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北京东城·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种质”,是作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作物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它蕴藏在作物各类品种、品系、野生种和近缘植物中,是改良作物的基因来源。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有三个基因影响了禾谷类作物驯化和改良的进程。

第一个是控制种子落粒性基因。野生稻的特性是种子成熟后就掉到土壤里,这对人类收获种子很不利。我们的祖先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一两个因基因突变而导致种子成熟不落粒的野生稻植株,并对这样的植株进行了驯化,最终培育出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

第二个是矮秆基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面临粮食短缺和饥饿的威胁。以诺曼·布劳格为代表的育种专家给作物引入了矮秆基因,提高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改变了茎秆叶片和种子的比例,提高了种子的产量。通过引入这个基因,很多粮食作物的品种得到了改良,大大缓解了粮食危机。

第三个则是中国杂交水稻的雄性不育基因。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在20世纪六十年代把一个来自中国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植株中的雄性不育基因转移到了栽培稻上,探索出杂交水稻的大规模制种方法,带来了一场杂交水稻革命,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

种质资源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整个文明的进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乎我们的未来。正如“时代楷模”、复旦大学教授钟扬所说:“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取材于卢宝荣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粮食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需不断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而良种选育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首要方法。优质品种选育主要依靠遗传基因的多样性,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是丰富遗传基因的基础。

目前,物种消失的速度比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快许多倍,这些种质资源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难以重新创造出来。在地区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下,生物遗传多样性已大幅度减少,品种单一化程度日趋严重,这必然增加农作物对病虫害抵抗能力的遗传脆弱性。一旦发生新的病害或寄生物出现新的生理小种,作物就会失去抵抗力,最终可能导致病虫害严重进而危及国计民生。

克服作物遗传脆弱性的关键是在育种过程中更多地利用种质资源,扩展新品种的遗传基础。全球多家种质资源库应运而生。种质资源库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长期贮存作物种质,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仍具备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为了满足发展需求,人类需要不断发展新作物,地球上有记载的植物约20万种,而人类已利用的植物资源还很少,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对发掘植物资源、发展新作物有很大帮助。

从资源保护的角度看,种质资源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之分。可能很多资源现在用不上,储存起来会沉睡若干年,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育种方面有某种新需求,或者要对抗某一种病害,资源库里最不起眼的一份资源,会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

(取材于何桂明、李越、张蕾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农安天下,种为基石。在世界范围内,生物育种技术正不断取得新进展。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育种技术也日渐成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其技术原理是利用太空的γ射线、X射线或其他辐射源诱使植物种子的生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再通过人工选择性培育,按照人类的需求筛选出优良品种。

当前全球育种业竞争的制高点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农作物育种。专业人士认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属于育种技术的2.0或3.0版本,而基因编辑技术可称为现代育种技术的“4.0版本”,颠覆了已有的遗传改良技术路径,改变了选育效果。例如,基因编辑与转基因技术相比,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对生物体的基因造成了改变,但不同点也很明显。如果以修改文章作类比,那么转基因就是把一大段话插入文章,而基因编辑相当于只对一个或少数重要词语做了修改,这种修改对文章总体结构没有大的影响,但文章关键部分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

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强化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深度挖掘,突破前沿育种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强自立,是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根本保障。

(取材于杨超、宋晓东、顾鸢等人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作物种质资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含有遗传物质B.是不可再生资源

C.具有遗传脆弱性D.没有绝对的好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种质资源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为延缓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而建立的

B.主要功能是发掘、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

C.能保持种子的遗传特性,提高发芽能力

D.库中资源虽现在用不上,但以后会有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基因编辑育种”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育种业创新的竞争点B.比航天育种技术更先进

C.精准改变生物体的性状D.大量增加生物体的基因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控制种子落粒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延长种子的成熟期。

B.航天育种通过太空辐射引发种子基因突变创造新品种。

C.经杂交或者诱变培育产生的新品种作物属于种质资源。

D.提升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5.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说明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北京西城·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虚拟数字人(以下简称“虚拟人”)是指具有数学化外形的虚拟人物。与具备实体的机器人不同,虚拟人依赖显示设备存在。虚拟数字人具备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拥有人的外观,具有特定的相貌、性别和性格等人物特征:二是拥有人的行为,具有用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的能力;三是拥有人的思维方式,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

虚拟人的发展与其制作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从最早的手工绘制到现在的CG(ComputerGraphics,电脑绘图)、人工智能合成,虚拟人大致经历了萌芽、探索、初级和成长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尝试将虚拟人物引入到现实世界中,虚拟人步入萌芽阶段。该时期虚拟人的制作技术以手工绘制为主,应用极为有限。年,英国人GeorgeStone创作出一个名为MaxHeadroom的虚拟人物,MAX拥有人类的样貌和表情动作,身穿西装,佩戴墨镜,曾参演了一部电影,拍摄了数支广告,一度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虚拟演员。由于技术的限制,其虚拟形象是由真人演员特效化妆和通过手绘实现的。

21世纪初,传统手绘逐渐被CG、动作捕捉等技术取代,虚拟人步入探索阶段。该阶段的虚拟人开始达到实用水平,但造价不菲,主要出现在影视娱乐行业,如数字替身、虚拟偶像等。通过摄像机、动作捕捉设备采集处理真人演员的动作、表情,然后将其赋予虚拟角色,便制作成了电影中的“数字替身”。年,《指环王》中的“咕噜”就是由CG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产生,这些技术后续还在《加勒比海盗》《猩球崛起》等电影制作中使用。

近五年,得益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虚拟人的制作过程得到有效简化,虚拟人开始步入正轨,进入初级阶段。这个时期人工智能成为虚拟人不可分割的工具,智能驱动的虚拟人开始崭露头角。年,浦发银行的数字员工“小浦”,就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虚拟人,可通过移动设备为用户提供“面对面”的银行业务服务。

当前,虚拟人正朝着智能化、便捷化、精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步入成长期。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使得虚拟人的制作更简单,交互性更强,建模和动作捕捉的精细度不断提升,不论形态、表情还是声音,都与真人越来越相似。

(取材于《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

材料二

虚拟人从功能和价值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播传媒类,比如虚拟的偶像、网红和主播;第二类是专业服务类,比如虚拟的医生,教师,员工;第三类是生活陪伴类,比如虚拟宠物和亲属等。虎拟人在传媒、娱乐、政务、医疗,教育、金融,养老等多个领域都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虚拟人以动漫、游戏的形象为主,集中在影视娱乐产业,随着元宇宙概念兴起,虚拟人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共视野。

年度某公司优秀新人奖的获得者“崔筱盼”并非真人,而是数字化虚拟员工。在江苏卫视的跨年晚会上,以邓丽君为原型的虚拟人能与真人歌手对唱。再加上可以作诗作曲的清华大学虚拟学生“华智冰”、某电商平台推出的虚拟主播“关小芳”……虚拟人应用掀起新一波热潮。

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虚拟人也成为十分亮眼的重要角色之一,比如,在北京冬奥会文化节开幕式上,虚拟偶像“洛天依”表演了一曲融合了国风与摇滚色彩的《TimetoShine》,传递了奥运精神与中华文化,赢得了全球观众的称赞。首个虚拟数字手语主播也在冬奥期间正式上岗,用流畅的动作实现同声翻译,为全国万听障人士提供冬奥会的观赛服务。

虚拟人在多场景的应用呈现出其在元宇宙时代的独特价值。一方面,“洛天依”等传播类虚拟人不仅可以发挥其自身的明星属性,成为文化的承载者与宣传者,克服了疫情影响下真人表演的不便,也带来了更多样化的舞台表现方式;另一方面,服务型虚拟人则是在Al算力的加持下不断增强其在更多场景的应用实力,实现了对真人服务的数字化代替,如手语播报虚拟人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地为听障人士提供观赛服务,进一步推动观赛的无障碍化。

商业价值、资本力量成为推动虚拟人快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年轻人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中坚力量,其成长经历和环境使得他们对虚拟人接受度更高,其消费与审美需求直接影响虚拟人的研发与应用。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未来虚拟人的智能化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但要实现与现实世界的真正融合还有不小距离。制作、训练虚拟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尤其是3D成像设备、后期制作开发等成本居高不下,建模效率相对较低。同时,虚拟人的算法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实时面部表情捕捉与还原的精准度亟待提高。

虚拟人的伦理问题也引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