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 http://www.t52mall.com/
最近,诺基亚针对老年人市场推出的C3手机引起了我的注意。它采用的居然是10年前手机的常用设计,后盖和电池都是可以手动拆卸的。结果查了查发现,还不止这一款,三星在年8月份推出的新机GalaxyA01Core,电池也是可拆卸的。难道说,可拆卸电池的手机又回来了吗?其实,只要查查这两款可拆卸电池的手机就会发现,它们都是典型的低端产品,售价只有几百块钱。那么,今后这样的手机会不会从低端蔓延到中端、高端呢?今天,我们先来看看可拆卸电池手机的优势,再说说劣势,最后预测一下它的未来。可拆卸电池手机的优势第一,今天各大手机厂商重点宣传的快充,可能对这类手机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卖点。只要你有一块备用电池,抠下外壳换上就可以了,几秒钟瞬间满电,比任何快充都快。第二,厂商一直偷偷搞的小动作可能就会失效。这个小动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苹果手机的操作系统会根据电池使用次数降低处理器频率,让手机性能在购买一年后明显下降。具体的证据是这样的:iOS10.2.0到iOS11.2.0,中间相隔了13个月。最初在某款评测软件里,新机性能的测试成绩是分;13个月后再测,有一半的手机明显低于分,大都在-分之间。也就是说,大部分手机一年性能至少下降30%。这个衰减和iPhone每一代新机相比老一代提升的性能差不多。个别性能甚至还会下降60%以上。所以,才会有iPhone用户觉得手机越用越卡。这个问题被揪出来后,苹果才不得不承认,还美其名曰是“为了保障电池续航时间”。后来这个事引发了集体诉讼,用户认为它在蓄意降低手机性能,让人们更频繁地更换手机,最后苹果不得不承诺免费更换电池,并且在新版iOS上取消了这种设定。连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的苹果都这样搞,那些开发者利益第一、用户利益其次的安卓品牌,难免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厂商希望用户能更频繁地升级、更换新手机。一般来说,第一代旗舰级手机的性能,即便3年后,依然能达到第三代主流级别手机的性能。如果用户不想换,一个旗舰级手机正常使用4-5年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每年性能都下降30%,经过3年左右,两代的更新,性能就只有最初的1/3了。这个性能就跌落到入门级了。很多人以为是时代发展太快,旧手机性能不足必须要换新了,但其实这是系统利用电池捣的鬼。而且,这种方法即便在用户知道底细的情况下依然有效。你知道手机变慢的原因是系统配合电池故意降低了性能,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更换电池就可以了,但因为电池都集成在手机内部,自己没法动手,于是只能找苹果售后或者其他维修店换。去苹果要花好几百块钱,而且来回路上和排队都需要时间,去维修店又怕各种陷阱,于是想了想,算了,反正已经用了快两年了,干脆换新手机吧,结果本来还能继续用的也被迫换了新。如果电池是可拆卸的,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只要网购一块电池自己换上,手机性能就恢复了,岂不是无比方便?以上就是电池可更换的好处,于是很多人也期待出现这样的产品。可拆卸电池手机的劣势那是不是说,可更换电池的手机未来会成为设计主流呢?我们先来看看电池可拆卸以后有什么劣势。第一,手机不太可能设计得像今天这样轻薄。今天所有不可拆卸电池的手机,里面锂电池的外皮采用的都是铝塑膜。你可以把它当作电池的外壳,只不过它很薄,厚度只有0.1mm,都称不上是壳。别看薄,它还分了三层——尼龙层,提供延展性;铝层,提供结构上的保护,也能防止电池里的电解液蒸发;PP层,在铝层和电解液之间做绝缘。由于是包裹的,所以总共只在电芯的基础上增加了0.2mm厚度。电池的安装也不需要额外设置框架结构,只要在铝塑膜上用双面胶固定就可以了。而如果改用可拆卸电池,手机的电池就要厚多了——首先,为了符合各国的安规标准,之前那种软包的形式就不行了,而是需要在电池外设置硬壳,壳体的厚度大约1mm,两侧加起来就是2mm。因为电池采用硬包,体积是固定死的,所以必须按照锂电池的防爆设计要求,设置泄气阀,并且留出一定电芯鼓胀的余量空间,这大约又要浪费1mm厚度。此外,因为电池可以用手拿出来,所以必须在电池和主板之间单独设置一层电池仓,防止主板被手直接摸到。这个电池仓至少又要留出1mm厚度。为了电池可拆卸,需要留出的空间还不止这个。采用可拆卸设计之后,手机的安规测试项目也会有所调整,为了通过其中的冲击破坏实验,就需要电池在暴力摔打的时候必须能与手机机身分离。这也是为什么很早以前的手机有时候摔到地上,外壳、电池、机身会散落一地的原因。这其实是手机符合标准的表现。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电池安装槽有一定的余量,不能死死卡住,于是又浪费了一定的厚度。所以,要实现同样的容量,可拆卸电池比不可拆卸电池至少厚出5mm来。但是只要查查最近3年发布的新机你就会发现,很少有手机的总厚度超过9mm。仅仅为了电池换成可拆卸的,厚度就要多出50%以上,这个代价有点大。第二,换成可拆卸电池之后,有些充电功能也许就要取消。比如现在最热的快充,最开始只有40W,后来竞争到55W、65W,今天已经出现了W的快充。算一下,电池正负极上的电压大约是4V,用W功率充电就是30A左右的电流。对于手机那么小的电池来说,这个压力超大。过去的可拆卸电池,靠弹簧触点抵住电池充电。这在小电流下没有问题,但在30A的电流下,那一点点的接触面积根本不行,很快就会因为接触电阻过大而导致局部高温。而高温,是导致电池折寿或者损坏的最主要因素。要想处理这么大的电流,正确的方法是用镍带,也就是带状的金属镍,它能保证更大面积的接触,过大电流时不会有很高的接触电阻,也就不会造成局部高温。当然,这个困难也不是不能解决,比如用多块电池并联,或者充电时另外设计一套接触方式,和放电的那一套分开就可以了。但这些设计需要用到的空间,可远不止增加5mm的厚度,商家不太可能为了快充这么做。况且,可拆卸电池这个特性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快充,所以取消快充功能似乎是一种更合理的选择。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估计也要考虑取消,就是无线充电。因为在手机厚度已经增加较多的情况下,还要再在背面增加一个无线充的线圈和相关电路,这就太拥挤了,被取消的可能性也很高。第三,手感全无,设计丑陋。此外,今天手机精致的手感,很多都源于用精密加工的金属、玻璃、陶瓷制作的外壳。一旦换成可拆卸电池,因为要满足安规测试中“暴力测试时电池可以和机身分离”的标准,所以必须要求背壳拆卸方便,那手机背壳就只能采用工程塑料。虽然理论上玻璃和金属背壳也可以,但成本会高出很多,也不一定好看,真正能选择的只有工程塑料。所以,这会导致手机的手感全无。第四,可拆卸电池的手机不得不在防水和散热上妥协。现在很多手机都支持裸机防水,比如华为的P40Pro支持IP69级别的,苹果的iPhone11Pro和三星的GalaxyS20支持IP68,起码在水下1米泡几分钟是没问题的。而一旦电池可拆卸,后盖可以用手掰下来,防水效果立刻消失,防尘效果也会大降。如果还要求防水,就只能额外设计密封条、密封塞,就像10年前的三防手机那样。这样,为了防水功能,还要再加厚几毫米。退一万步说,就算使用密封条做了防水,但因为它隔绝了热量的流动,手机的散热又会不好了。此外,就算不做防水,只因为给可拆卸电池增加了一个电池仓,手机主板上的芯片就要从原来的一层外壳变成两层,散热也会不如从前,可能一些顶级芯片就没法用在这种手机里了,或者只有大幅降频后才能继续使用。以上四点就是可拆卸电池手机的劣势。当然,并不是说这四点完全不能克服,而是说如果要克服的话,每一条都需要额外的厚度来实现。也许和今天一样电池容量的手机,只是由不可拆卸电池变更为可拆卸后,厚度就要增加1cm以上,手机总厚度1.8cm,跟今天两个手机叠在一起一样厚,重量增加一倍。我想,这是很多人没法接受的。会不会再次成为主流?而之所以10年前的手机都是可拆卸的,和那个时期行业主流产品的设计有关。那时候,绝大部分手机品牌都是从深圳买方案,然后自己配上个性外观,贴上自己的牌子卖,比如夏新、熊猫、迪比特、南方高科等牌子就是这样。在买来的模具上,商家只能在不重要的地方做变动,比如实体按键的位置、按钮的大小、麦克风在上侧还是下侧等。而那时候电池的设计,就是使用带舱体的、可拆卸的模式。当时,使用公模卖得比较好的公司,一天就可以卖出部手机,而这样规模的公司在中国至少有好几百家。于是,可拆卸电池的设计在智能手机初期就占据了手机设计的主流。后来,它们都渐渐衰落了,被真正有实力的智能手机品牌取代了,取代的特征之一就是电池不可拆卸。电池不可拆卸,让手机集成度更高,可以在更轻薄的外观里融入更多零件,还能保证优秀的散热性能、充电性能、防水性能和手感。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优势,很难在充分竞争中无缘无故消失,所以今天我们只能在低端手机上看到可拆卸的电池。但是,还有一种意外情况可能会导致可拆卸电池成为一股潮流——手机主要元件的性能长期停滞,比如处理器的性能、摄像头的性能,因为技术原因或者政策原因停了下来。各手机品牌为了寻找新的卖点,就会进入一个“瞎竞争”的阶段。这样的状况在手机行业出现过多次,比如大家曾经就比拼谁能把手机厚度做到5mm以内,还有就是今天广泛存在的滑溜溜、根本拿不住的外壳,还美其名曰“手感好”。这些都是竞争的畸形产物。所以,尽管在年3月份,欧盟传出要推动手机采用比较容易更换电池的方案,但我预测,欧盟这次不会像它之前统一手机充电口那样顺利实施,可拆卸电池很难成为主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