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哇!这款电芯竟然是躺着放》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上汽一款电芯横向平躺排放的电池包,现在我们知道了它的正式命名,上汽称之为“魔方”电池。

魔方电池是一种CTP技术,整体的布置自上而下的构成为:上盖、电芯专用压板、CCS组件、躺式CTP电芯组、立式冷却组件、黑色的隔热绝缘结构(推测)、下箱体。

得益于它的躺式电芯设计,魔方电池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超长的寿命,根据上汽的说法,最长的为64kWh的电池包,可以达到12年,万公里;同时,可以实现“零热失控”的安全防护。

对于超长寿命,上汽有5个技术要点:

(1)独特的电芯电解液引流技术,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也有谈到,由于电芯平躺着布置,相对于立式电芯的方案,它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包括电解液泄露、浓度问题、隔膜压力等;魔方电池能够量产,说明这些问题基本已解决,但上汽没有透露出更多的信息,或者电芯层面的挑战由宁德时代来解决;

(2)压力自适应管理系统;(3)保障电芯全生命周期最优压力设计。这两点是上汽重点突出的,怎么来理解呢?

对于一般的立式电芯布置,无论是模组技术、绑带式模组技术,还是真正意义上的CTP,电芯两个大的端面,都会受到一个固定强束缚,起到一个预紧力的作用。模组的话,主要通过端板结构件+侧板/绑带来实现,CTP的话,主要通过箱体上的纵横梁结构件。这个力就关系到电芯的寿命,通常它有一个合适的范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固定式的这种预紧,它的主要问题在于,随着充放电的进行,电芯会不断地膨胀,而立式的设计,一般来说,都是多个电芯,十个或几十个,在膨胀累积的情况下,会让所有电芯承受较大的力,这让电芯的循环寿命大受影响。

而魔方电池由于是采用躺式的设计,在电芯大面上,最多是两个电芯叠加,这让它的膨胀力累积效应基本可以忽略;另外,上汽设计有一个“弹性自适应束缚”,我的理解是它这个约束结构是可以变动的,以便让对电芯的压紧力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但就这一个自适应结构,就让电芯的寿命大幅增加,根据上汽的说法,如果同一款电芯在立式的条件下可以达到50-60万公里,那采用这种躺式自适应结构,便可以实现万公里。这是个测算的结果,还需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来验证。

这个万公里目前仅针对魔方的64kWh电池包,其他的会各有相应的减少,比如77kWh这款包,上汽给的质保是8年,66万公里(衰减不超过20%)。

接下来看,“零热失控”防护是如何实现的。概况来说,

(1)单个电芯热失控,最多影响上下层的另外一个电芯,大幅减少了受影响电芯的数量;这个通过隔热阻燃垫+PACK层级的结构件来实现。

对于同样数量的电芯,躺着布置的电芯,在达到同样阻燃效果时,比立式布置的电芯节省所用的材料。

上述的黑色隔热阻燃垫对每两个电芯之间在轴向建立起来了防护,剩下的还有前后端的横向防护、电芯大面的上下空间防护。

对于前后端的横向防护,上汽通过两根纵梁+3根水冷板来实现,即对于电芯的端面,它要么是正对着纵梁,要么是对着冷板。根据前文的分析,在纵梁或箱体边框与电芯端面之间,会再布置隔热阻燃材料。

对于电芯大面的上下空间,除了箱体和电芯压板,可能还需要布置相应的防护材料,像云母板之类。

(2)上述的几个纬度的结构布置,基本上就把每两个电芯隔离起来了,使得电芯在热失控时,控制在两个电芯范围内。在系统层级,还有些必备的配置,像防爆阀。

魔方电芯的寿命和热失控安全,可以说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躺式电芯的特点,我们将在明天重点探讨它的集成效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