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根电缆严重压扁,大家过来抓紧整治。”8月30日凌晨3点30分左右,在兰新客专紧邻二十里铺特大桥的西宁隧道+米处,西宁电务段兰新客专隧道电缆隐患整治小组组长张银臣通过对讲机通知身后不远处的李华宁和张学琨,在他的身旁,一块掀起的电缆沟水泥盖板下,一根约两拇指粗细的电缆腰身被明显压扁,变形处有一块外皮破损翘起,钢带明显裸露。
连续掀开几块水泥盖板,确认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后,张银臣跳下电缆沟,用电工刀迅速割开破皮的电缆,发现里面的芯线也被砸弯破皮。
“这是列车震动造成水泥盖板掉落砸伤的,必须马上进行割接。”张银臣交代完毕,几个人迅速开始准备。空旷的隧道里,他们的头灯灯光来回交织,他们的声音被隧道壁撞出串串回声。
因隧道内车速快震动大,容易发生电缆沟水泥盖板位移掉下,导致电缆被砸伤、压扁、变形、或打死弯等现象。从7月初开始,西宁电务段全面展开对管内兰新客专隧道电缆隐患的专项整治,他们成立了由西宁高铁信号车间牵头的专项整治小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海拔的隧道作业环境条件,制定了《兰新客专信号电缆问题整治组织方案》,明确了检查项点、人员分工、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从浩门、民和南两个方向展开地毯式检查。
为保证检查效率和质量,西宁电务段抽调技术骨干,就如何快速进行电缆开剥、接续及电缆芯线核对、测试等技术方法,对整治小组人员进行了为期2天的培训,让他们亲自上手进行电缆割接、测试和核对。并加强对隧道信号电缆的集中监测分析,对涉及电缆割接的区段进行重点盯控,及时分析监测曲线,第一时间向现场反馈故障信息。
由于大多数隧道位于高山河谷中,整治小组成员每晚都是提前2个多小时出发,到达作业地点后,他们肩扛手提工具材料,沿着陡峭的山路向隧道口攀登。进入隧道,按四人一组,分段对隧道两边的电缆沟水泥盖板、电缆槽等进行检查,对发现砸伤、破皮的电缆,逐根测试、接续或更换,虽是初秋,但隧道内阴冷潮湿,尘土呛人。7个小时的“天窗”时间,加上来回的奔波和提前准备,他们每晚工作达12个小时,每次检查,需要在隧道起身蹲坐余次,步行10余公里,每个“天窗”结束,他们个个疲惫不堪。
割开破损的电缆,截取破损部分,对两头电缆芯线绝缘值进行测试,确认达标后,用热缩膜包裹电缆,将电缆放置于接续盒逐根接续,再灌入冷凝胶进行封堵固定,最后将电缆放进电缆槽,盖好盖板。5时20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连续忙碌,被砸伤的电缆接续全部结束,张银臣再次与监测人员进行核对,确认电缆绝缘值完全达标后,他们收拾工具走向隧道口。
至此,近60天的专项整治中,西宁电务段已完成兰新客专全部29座隧道电缆的检查整治,共整治各类隐患处,确保了高原高铁的安全运行。
图文:赵风斌罗春花
编辑:张生海
原标题:《近60个夜晚,他们完成29座高铁隧道电缆隐患整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