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9、电气安装程序
1.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施工程序:开箱检查→二次搬运→设备就位→吊芯检查→附件安装→滤油、注油→交接试验→验收。
2.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是否需要吊芯检查,应根据变压器的大小、制造厂规定、存放时间和运输过程中有无异常和建设单位要求而确定。
考点50、电气设备的安装要求
1.电气设备安装用的紧固件应采用镀锌制品或不锈钢制品。
2.绝缘油应经严格过滤处理,其电气强度及介质损失角正切值和色谱分析等试验合格后才能注入设备。
3.成套配电设备的安装要求:
(1)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环形布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型钢露出最终地面高度宜为10mm。
(2)成列安装柜体时,柜体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3)手车单元接地触头可靠接地;手车推进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先接触,手车拉出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后断开。
考点51、交接试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1.交接试验内容:测量绝缘电阻、交流耐压试验、测量电流电阻、直流耐压试验、泄露电流测量、绝缘油试验、线路相位检查等。
油浸电力变压器的交接试验内容:绝缘油试验,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变压器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铁芯及夹件的绝缘电阻,检查所有分接的变比,检查三相变压器组别,非纯瓷套管试验,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绕路连同套管交流耐压试验等。
电力电缆的交接试验内容:测量绝缘电阻、交流耐压试验、测量直流电阻、直流耐压试验及泄露电流测量、线路相位检查等。
2.交接试验注意事项:
(1)在高压试验设备和高电压引出线周围,均应装设遮拦并悬挂警示牌;
(2)进行高电压试验时,操作人员与高电压回路间应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例如:电压等级6~10KV,不设防护栏时,最小安全距离为0.7m;
(3)高压试验结束后,应对直流试验设备及大电容的被测试设备多次放电,放电时间至少1min以上;
(4)断路器的交流耐压试验应在分、合闸状态下分别进行;
(5)成套设备进行耐压试验时,宜将连接在一起的各种设备分离开来单独进行;
(6)做直流耐压试验时,试验电压按每级0.5倍额定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1min,并记录泄露电流。
考点52、受电步骤
按已批准的受电作业指导书,组织新建电气系统变压器高压侧接受电网侧供电,通过配电柜按先高压后低压、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逐级试通电。
考点53、防止电气开关误动作的可靠措施
高压开关柜闭锁保护装置必须完好可靠,常规的“五防联锁”是防止误合、误分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地线;防止带电合接地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考点54、电杆线路的组成及材料要求
1.电杆线路由基础、电杆、导线、绝缘子、金具、避雷线及接地装置等组成。
水泥杆材料要求:
1)表面光洁平整,内外壁厚度均匀,不应有露筋、跑浆现象。
2)水泥杆按规定检查时,不应出现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的宽度不应超过0.1mm,长度不应超过电杆的1/3周长。
3)杆长弯曲值不应超过杆长的1/。
2.架空导线:高压架空线的导线大都采用铝、钢或复合金属组成的钢芯铝绞线或铝包钢芯铝绞线,避雷线采用钢绞线或者铝包钢绞线。低压架空线的导线一般采用塑料铜芯线。
3.横担:用来固定绝缘子架设导线的。电力架空线路的横担主要是角钢横担、瓷横担。
4.金具:电杆、横担、绝缘子、拉线等的固定连接需用的一些金属附件称为金具,常用的有M字形抱铁、U字形抱箍、拉线抱箍、挂板、线夹、心形环等。
5.绝缘子:绝缘子用来支持固定导线,使导线对地绝缘,并还承受导线的垂直荷重合水平拉力。
考点55、横担安装
1.横担制作:一般横担用角钢制作,并进行镀锌处理;根据架空导线相数的不同,可做成二、三、四、五线横担。
2.瓷横担(全瓷式、胶状式)安装:(1)直立安装时,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应大于10mm;(2)水平安装时,顶端宜向上翘起5。~15。;(3)全瓷式瓷横担的固定处应加软垫。
考点56、导线架设
1.放线:(1)拖放法:将导线盘架设在放线架上,采用人力或机械力牵行,进行拖放导线;(2)展放法:将线盘架设在汽车上,一边行驶一边展放导线。
2.导线连接要求:(1)导线连接应接触良好,其接触电阻不应超过同长度导线电阻的1.2倍;(2)导线连接处机械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强度的95%;(3)在任一档距内的每条导线,只能有一个接头;(4)不同金属、不同截面的导线,只能在杆上跳线处连接;当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区域不得有接头。
考点57、电力架空线路试验
1.测量线路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验收规范规定;
2.检查架空线各相的两侧相位应一致;
3.在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3次;
4.杆塔防雷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焊接,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5.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导线接头的温度,来检验接头的连接质量。
考点58、现场临时用电架空线路的施工要求
1.工程施工现场变电所一般采用10/0.4KV半室外型和室外型变电所方式。
2.导线选择及连接:
(1)导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导线截面选择如下:1)三相四线制线路和N线和PE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50%,单相线路截面相同;2)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2,铝线截面不小于16mm2。
(2)相序排列如下:1)动力、照明同一层横担架设时,导线面向负荷从左侧起算依次为L1、N、L2、L3、PE;2)动力、照明在二层横担分别架设时,上层导线面向负荷从左侧起算依次为L1、L2、L3;下层导线面向负荷从左侧起算依次为L1(L2、L3)、N、PE。
考点59、电缆保护管施工
1.电缆保护管的设置及要求:(1)电缆保护管内径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2)电缆保护管宜敷设于热力管的下方;与地下管道、沟道和道路、铁路交叉处的相互距离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电缆保护管加工:明配管和埋入混凝土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子外径的6倍,埋地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
3.电缆保护管施工方法:一是开挖埋管法;二是非开挖埋管法即采取顶管(适合于钢管)、定向钻管(适合于钢管和热熔/电熔连接的塑料复合管)技术实现。
考点60、电缆排管施工
1.敷设电力电缆的排管孔径应为mm。
2.埋入地下排管顶部至地面的距离:人行道应不小于mm;一般地区应不小于mm。
3.在直线距离超过50m、排管转弯和分支处都要设置排管电缆井;排管通向电缆井应有不小于0.1%的坡度,以便管内的水流入电缆井内。
考点61、电缆穿排管和保护管敷设
穿入管中的电缆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考点62、电缆桥架安装的要求
1.金属桥架在水平段每隔1.5~3m设置一个支吊架;垂直段每隔1~1.5m设置一个支架;距三通、四通、弯头1m处应设置支、吊架。
2.桥架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时,应断开~mm间距,间距两端应进行接地跨接。
3.金属桥架直线段超过30m、铝制桥架直线段超过15m时,应留有伸缩缝并用伸缩片连接。
考点63、电缆直埋敷设要求
1.电缆沟开挖及土方回填:电缆敷设后,上面要铺mm厚的软土或细沙,再盖上混凝土保护板、红砖或警示带,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以外各50mm,覆土分层夯实。
2.电缆敷设及接头防护的要求:(1)直埋电缆应使用铠装电缆,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2)开挖的沟底是松软土层时,可直接敷设电缆,一般电缆埋深应不小于0.7m,穿越农田时应不小于1m。如果有石块或硬质杂物要铺设mm厚的软土或细沙;(3)直埋电缆同沟时,相互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平行距离不小于mm,交叉距离不小于mm;(4)直埋电缆的中间接头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
3.电缆标桩埋设: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考点64、电缆桥架、沟、夹层或隧道内电缆敷设的要求
1.高压与低压电力电缆、强电与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
2.电缆沟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敷设时不应小于1m,交叉时不应小于0.5m;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考点65、电缆(本体)敷设的要求
1.施工技术准备:(1)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2)电缆封端应严密,并根据要求做电气试验。6KV以上的橡塑电缆,应做交流耐压试验或直流耐压试验及泄露电流测试;1KV及以下的橡塑电缆用2V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代替耐压试验,电缆绝缘电阻在试验前后无明显变化,并做好记录。
2.电缆施放要求:电缆应从电缆盘上端拉出施放。
3.标志牌的装设:(1)应在下列位置挂电缆标识牌:1)电缆终端头处、接头处、分支处;电缆隧道转弯处、直线段每隔50~m处;(2)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讫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
考点66、电力电缆敷设线路施工的注意事项
1.电缆敷设顺序要求:(1)应从电缆布置集中点(配电室、控制室)向电缆布置分散点(车间、设备);(2)到同一终点的电缆最好是一次敷设;(3)先敷设线路长、截面大的电缆,后敷设线路短、截面小的电缆;先敷设电力、动力电缆,后敷设控制、通讯电缆。
2.电缆断口防护要求:(1)电缆应在切断后4h之内进行封头;(2)塑料绝缘电力电缆应有防潮的封端;(3)油浸纸质绝缘电力电缆必须铅封;充油电缆切断处必须高于临近两侧电缆。
3.电缆中间接头要求:(1)并列敷设电缆、有中间接头时应将接头位置错开;(2)明敷电缆的中间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3)电力电缆在终端与接头附近应留有备用长度;(4)架空敷设的电缆不宜设置中间接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