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路线图——四川省
零碳工厂精心梳理了各省市近零碳排放区的相关政策和建设路径,今天我们推出零碳路线图-四川省。
零碳路线图“近零碳排放区”是一个需要政策引领、方案指导、产业协调、企业配合、金融托举的综合性复杂方案。“近零碳排放区”并不是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通过工艺升级、能源替代、碳排放交易等技术与金融手段,实现碳排放的削减与中和,接近近零碳状态。
“近零碳排放区”的建设尚无先例可循,但在“双碳”背景下将会是未来各省市规划和建设的目标,将有力促进省市“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05四川省
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聚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和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
四川将严格落实国家双碳政策,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近零碳排放试点建设。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推动林草碳汇开发和交易。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开展节约型机关和公共机构创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四川省发展概况
作为我国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这几年来,四川始终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四川在实现零碳、近零碳路上眼光独到且超前,甚至早在年就已经有专家提出打造“零碳成都”符号,凸显成都发展低碳经济的地域特色,以区别于其他城市;年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提出把川藏公路打造成零碳公路,公路沿线用能都依靠光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年1月18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明确提出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近零碳排放试点建设,随后3月成都7部门联合印发了《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试行)》,目标到年建成不少于30个近零碳社区。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具有在清洁能源的资源配置、技术支撑、终端消费的优势。
1.“一地三区”的发展定位。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先行区。
2.清洁能源资源富集。四川省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截至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万千瓦、年发电量达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的21.8%、25.9%;天然气(页岩气)探明储量5.18万亿立方米、年产量达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7.4%、22.9%,相关指标均为全国第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还有很大开发空间,在未来几十年能继续保持全国清洁能源第一大省地位。发展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3.低碳产业基础良好。牵手宁德时代后,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从无到有,已经具备了冲击世界级的实力和底气;拥有多家世界级晶硅光伏企业的乐山,已经锚定建设“中国绿色硅谷”的雄心。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装备制造、能源输配体系构建等领域,我省都已经形成了显著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全省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先后引进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落地了一批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产业链条趋于完备,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有媒体评价四川“形成了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四川日报一篇报道写到:绿色低碳,四川底色。全省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超万千瓦;全省技术可开发太阳能资源达万千瓦(以上数据截至年底)。低碳产业基础:先后引进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落地一批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全球前10强晶硅光伏企业已有5家落户四川;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产能基地正加快建设。
四川省低碳政策演进
实施建议
根据《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方案》目标到年建成不少于30个近零碳社区,实现区(市)县全覆盖。本文将讨论近零碳排放社区如何实施。
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的核心是零能源消耗系统。零能源的设计理念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实现零化石能源使用的目标,实现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基本循环利用的居住模式。本文认为,以下几个途径是建设近零碳排放社区的参考。
1.建造节能建筑。只有居民协力实施节能降耗的行动,人类才能实现远大的环境目标。当代技术的不断更新,如更具绝缘和节能特性的供热系统的推出。使得现有的住宅建筑效率利用率更高,极大地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低能耗、低环境冲击的设计。
2.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及对生物质能的积极利用使得能源供应更多地脱离了传统化石燃料同时,小型热电联产、太阳能、风能装置具有分散式能源的特点,综合供暖、供电,更具能源效率,且无污染性。
3.采用环保材料。贝丁顿社区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建造材料的取得上制定了“当地获取”的政策,以减少交通运输,并选用环保建筑材料,甚至使用了大量回收或是再生的建筑材料。项目完成时,其52%的建筑材料在场地56.3平方公里范围内获得,15%的建筑材料为回收或再生的。
4.优化社区结构。在贝丁顿社区,对建成房产进行了有组织的分配:三分之一的房子用于社会公共设施;三分之一用于出租,所得收人归中间人慈善机构或民间团体所有;另外的三分之一则以传统的售房方式上市销售。这样的分配使用方式搭建了住宅小区与外界的桥梁。
5.倡导绿色交通。减少私人汽车使用。如弗班开展了“无车社区”活动;贝丁顿社区汽车俱乐部则让居民们共享轿车;建立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改善交通能耗。贝丁顿社区的每一间朝阳温室都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为生态村的电车和滑行车提供电力;维克舍的公共交通车辆使用清洁能源,如沼气、酒精、太阳能等等。
6.倡导公共参与。居民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过程是建设可持续社区的重要环节。“居民参与”的落实,可以让大家得以凭借沟通协调的设计过程感受到社区发展中一直为人们所寻求的“归属感”与“亲切感”,让社区的每一分子都有可以打破藩篱、彼此教育、相互约束及相互鼓励的机会;全面自主性的决策过程,也让人为的决策风险彻底分摊,这样做让居民们真正学会了承担责任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要对社区负责。
双碳大家谈
1省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毅
我是一名资深环保主义者,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候,我就打心底里高兴,因为环境保护,关系到我们每个人脚下这一片赖以生存的土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就是在绿色发展理念基础上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环保制度。中国共产党人说话算话,这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2省人大代表、四川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云
四川能投立足“双碳”目标,加快电网智能化提升和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以宜宾市兴文县千伏石海变电站为例,我们把智能化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运检业务相融合,建立了变电站智慧立体巡检体系、智慧全面监视体系和智慧综合管控体系,保障能力、安全性能较传统模式明显改善。类似这样的电网智能化建设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广泛运用配电自动化、融合终端、电网传感、在线监测等技术,实现了配网可观可测、互联互通、灵活自愈、全景透明。
3省人大代表、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刘彦琴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和清洁能源示范省,水电技术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一,风能、太阳能也极具开发潜力,具备率先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条件。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对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全省‘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推荐
1南充环都路社区
概况:该社区现有7个居民小区、1个休闲广场、1个休闲公园。发起了“垃圾分类、低碳进小区”活动,并与市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开展垃圾分类废旧资料回收日活动等。目前,社区绿化面积达38万平方米,其中,小区外公共绿地18万平方米,小区内公共绿地20万平方米。
亮点:结合环都路社区情况制定‘美丽环境低碳社区’网格化管理办法对网格内环境卫生进行监控,巩固社区低碳化;在辖区全面普及节能灯具,健全办公用纸台账登记与督查机制,督促社区重点能耗单位节能减排。同时,还对辖区部分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建设高效低碳基础设施,合理配置社区内商业、休闲、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社区公共自行车租赁和电动车充电设施,鼓励在社区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
2广元市芸香社区
概况:广元市利州区芸香社区是四川省首批低碳社区建设试点,也是广元市首个统建还迁安置新型社区。芸香社区成立低碳志愿者服务队,编诵低碳环保顺口溜,配置低碳环保标识和宣传手册,让低碳深入人心。注重打造多功能低碳小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存放并共享公共物品。注重居民参与激励,定期开展低碳书画、低碳知识和废物利用制作比赛,评选低碳示范户。注重营造绿色出行环境,改造社区绿道,建成自行车停放点5处平方米,实现扫码租车。注重畅通新能源微循环,建设余平方米屋顶光伏发电板,年发电10万千瓦时,满足电瓶车集中充电、路灯照明等。
亮点:本案例立足城市基本单元,围绕居民衣、食、住、行、用,统筹文化行为“软件”和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推广了绿色生活方式,提高了社区低碳水平,弘扬了低碳新时尚。
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