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背板是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材料,位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背面,主要的作用是阻隔空气、阻隔水汽、阻隔紫外线等,从而使得太阳能组件寿命达到25年以上的质保要求。

光伏组件背面盖板材料主要是玻璃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作用有阻隔空气、阻隔水汽、阻隔紫外线、提供电学绝缘性能、提供力学支撑性能、耐沙磨、与封装材料保证粘接强度等。

光伏组件背板生产工艺及结构

复合法生产工艺

复合法为使用比例最高的生产工艺,常见的TPT、KPK、TPE、KPE、TPO、KPO、TPX、KPX、PPE均采用复合法生产,该方法使用胶水将外层和内层粘结在中间层。

涂覆法生产工艺

而对于双面氟涂层的CPC类型背板,以上工艺并不适用,需要使用涂覆法,该方法不使用胶水。

其他生产工艺

对于TPC、KPC类型背板,需要涉及以上两种工艺,由于涂覆工艺温度较高,所以通常使用涂覆工艺将氟涂层附着于中间层,再将外层使用胶水粘结在中间层。除以上主流工艺外,还有“小众”的共挤法,将聚合物多层薄膜挤出的复合技术,代表为AOE、OOO类型背板。

光伏组件背板类型与特点

按照背板三层结构的内层和外层是否含氟,可区分为双面含氟背板、单面含氟背板及无氟背板。

常见的外层结构有PVF、PVDF等含氟材料,也有使用改性PET作为背板外层;以上的PVF、PVDF等材料可同时用于内层,做成对称的三明治结构,例如常见的TPT和KPK结构的双面含氟背板。

同时很多背板也在内层使用PE结构,例如常见的TPE和KPE结构的单面含氟背板。

同时也有在背板内层使用氟碳涂层以及两侧均使用氟碳涂层,例如常见的KPC、CPC和TPC结构的双面含氟背板。

无氟背板通常在内层使用PE和聚烯烃,外层搭配PA和聚烯烃通过共挤法生产而成,例如常见的AOE和OOO。

PET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俗称聚酯薄膜,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所得。

PVF

PVF(聚氟乙烯),由氟和氟碳分子的共聚体挤压而成的共聚物,美国杜邦公司是PVF薄膜的知名生产商,杜邦的注册商标TEDLAR是光伏行业现在使用最多的PVF薄膜,TPT或TPE中的T指的是TEDLAR。

氟涂层

PA

氟涂层与PVF、PVDF氟膜的区别在于,直接使用以氟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氟碳涂料涂覆在PET基材表面成膜,常用的氟树脂有PCTFE(三氟氯乙烯树脂)、PTFE(聚四氟乙烯)、FEVE(氟乙烯与乙烯基醚共聚物)。

PE

PE是聚乙烯,广泛用于背板内层结构,通常加入EVA材料。

PA

PA是聚酰胺,俗称尼龙(Nylon),它是大分子主链重复单元中含有酰胺基团的高聚物的总称。

PO

PO是聚烯烃,指乙烯、丙烯或高级烯烃的聚合物,是与EVA类似的组件封装材料,现也用于背板中间层或内层。

使用各种材料,搭配在各结构层,即可生产出多种多样的背板。

光伏组件背板选型建议

PET耐水解等级

PET是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来,作为背板芯材,本身结构决定了其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非常容易水解,且容易受紫外光老化降解。所以在选择背板中间层所用的PET时首先应根据不同的温湿度环境来选择。

目前行业内使用的PET耐水解等级一般为PCT48和PCT60(温度℃,湿度%,压力0.2MPa下实验48h或60h,PET的断裂伸长率在10%以上且背板无脆化现象),PCT试验是一种加速的湿热老化测试方法,根据试验对比,行业内普遍认为PCT48h测试相当于IEC标准的DHh测试,已经可以保证一般温湿度地区的使用,但是对于高温高湿的地区,建议使用PCT60。

PET厚度选择

IEC-1:中规定,DTI值与组件的系统电压有关,不同的系统电压DTI值要求不同,其中0V组件要求DTI最低为μm,0V组件要求DTI最低为μm。同时规定DTI计算时,其各层绝缘材料RTI(相对热指数)至少要满足90℃要求。

目前对于复合型以及复合型+涂覆型的背板在计算DTI时,由于胶水层的厚度不计算在内,DTI数值的计算取决于外层、PET以及内层的厚度。

涂覆型和共挤型的背板由于无胶水粘接,DTI数值的计算是各层厚度之和,所以针对不同系统电压下背板的PET选择,应结合以上不同结构背板类型,除考虑内外层绝缘层厚度外,还应考虑PET的厚度,以保证背板的绝缘性能。

不同辐照度下的背板选型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年水平面辐照总量分布不均,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辐照总量来选择相应的氟膜,结合以上,建议应根据不同的气候类型及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来选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