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缆机的操作要点
1.绝缘线芯排列顺序:按绞笼旋转方向依次为1、2、3、0或红、黄、绿、蓝。
2.成缆方法:圆形线芯采用浮动式成缆,扇形线芯采用固定式成缆。
固定式成缆预扭角度:放线盘到压模的距离愈长预扭角愈大;
绝缘线芯的柔软度愈大预扭角愈大。(°~3×°)
3.根据工艺卡片要求,选配绞笼、绕包头、牵引轮等部分的变换齿轮。
4.线芯接头:塑料绝缘电缆成缆时的接头不得大于正常尺寸,以防挤塑工艺过模困难。
5.合理配模:绝缘线芯在成缆时受到很大的扭力(将产生内应力),为避免过度变形而造成绝缘损伤,成缆一般采用多模来完成。
1)第一道压模孔径比成缆直径大1.0~2.5mm,只起合拢作用。注意不要使扇形翻身。
2)第二道压模孔径比成缆直径小0~0.6mm,起第一次紧压作用。
3)第三道压模孔径比成缆直径小0~0.4mm,起定型作用。包带与包带模的距离愈短成缆愈紧密。
l配模松紧的检查:
①电缆在模内不摆动,用手转线芯无松感;
②压模与绝缘线芯摩擦产生热量,用手摸压模应不烫手;
③绝缘线芯出压模的表面质量应无拉焦、挤、压、划伤痕迹。
6.包带层的修复:包带层断带、打绺、填充跳蹦等造成起包或缺层时,需手工修复。修复后直径不得大于正常直径的0.2mm。铜带屏蔽层接头必须焊接,绕包后应平整。
7.牵引:成缆包带后应在牵引轮上绕4~5圈防止打滑、退车。橡皮压轮松紧应适度,严防过紧压扁电缆。
8.收线盘芯直径不得小于:单芯塑料电缆直径的25倍;
多芯塑料电缆直径的15倍。
9.排线:排线应平整、紧实、无交叉、压落现象。下盘后电缆头应固定牢。
二、成缆废品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废品名称
产生原因
处理方法
线芯绝缘损伤
上下盘或运输时碰伤;
压线套圈勒伤;
操作不当扭伤。
作业时注意不要磕碰;
绝缘工序收线紧实,排线平整;
预扭应适当。
线芯绝缘划伤、压坏
放线盘线嘴、导轮、压模内表面有毛刺或损伤;放线张力太大,线嘴、导管处拉坏;绝缘线芯局部粗,过模卡伤;配模太小;压模中心没对正。
修理或更换线嘴、导轮、压模、分线板;适当调整张力;注意绝缘线芯质量;合理配模;校正压模。
线号排错
误操作;操作者不懂。
正确操作;加强培训学习。
扇形翻身
预扭角度不对;绝缘工序收线翻身、分头下盘时线芯退扭造成翻身。
调整预扭角度、压模与线芯导轮距离;注意线芯放到线盘侧板时进入压模的角度。
节距超差
档位不对
调整档位
导线拉细、拉断
放线张力过大;导线嘴夹线;线芯绝缘上有包;导线接头不牢;收线张力太大。
调节放线张力;更换损坏的导线嘴;检查绝缘线芯质量;提高接头质量;调节收线张力。
圆度超差
模孔大;线芯进模角度不合适;填充不满;牵引轮压轮压力太大。
合理配模;调整压模和线芯导轮距离或预扭角;合理填充;调整压轮压力。
外径超差
节距大;包带夹杂;填充过多或跳蹦
调整节距;修好包带;填充适当
蛇形
放线张力不均匀;成缆节距不当;收排线压落。
调整放线张力;调整节距;注意排线紧密整齐。
绕包间隙或重叠率超差
包带宽度不对;
起、停车时搭盖或间隙量变化;
档位换错。
更换绕包带;
设备不正常时维修设备;
调整档位。
绕包厚度不够
包带厚度不够或用错;
包带层数不够。
核准包带厚度、宽度,不对时更换;
增加层数。
包带划伤或损坏
模孔不光滑,锥口弧度小;
拨线环或分线板有损坏。
换好模;
维修设备,消除设备缺陷。
金属屏蔽松散,截面不够
张力小;
节距不当;
材料规格不符合要求。
调整张力;
调整节距;
更换材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