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测量起始依据
甲方提供的测量起始依据为“北京市规划局测绘院提供的工程测量交接书”,经甲方代表认可,以建筑物红线据点A、B两点为起始点,在施工区域内建立×m建筑方格网,考虑到建筑物的密度,在局部方格网做50×50m加密,以满足施工测量要求。6.1.2平面控制测量
6.1.2.1教学主楼A的平面控制测量分为地下控制及地上控制两部分。地下部分采用内控和外控相结合的方法,以主楼中心十字相交线为基准线,进行细部设线,具体做法详见“施工测量方案”。
6.1.2.2结构施工至±0时,必须对主楼内外控制线进行全面校核及修正,并在首层结构混凝土面建立内控网作为向上传递轴线的依据,轴线竖向投递需在相应楼层混凝土板面预留×楔形孔洞,轴线内控网点的数量及点位需根据主体结构工程的流水段划分,以满足施工及校核之要求,详见“施工测量方案”。
6.1.2.3其他建筑物B、R、Q、P、L、M、N等栋号,基于主体结构均为框架,无地下室,且为独立桩基础,均采用外控直投方法。
6.1.3高程控制测量
依据市规划局测绘院提供的BM1、BM2、BM3、BM4进行引测。在施工现场远离新建工程30~50m易于保护的地点按二等水准及沉降观测基点埋设三个点,形成闭合水准环,考虑到建筑物沉降的因素,当基础底板完成后,高程控制自成体系,不再与地面水准点发生联系,均以结构自身的工作基准点的高程标志线为基础进行高程传递。
6.1.4沉降观测
教学主楼A根据甲级设计单位要求须进行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埋设和观测周期按图纸及测量规范要求实施。6.1.5施工放线质量检查及质量保证
各楼层控制线、轴线及标高±1米线、墙、桩线经自检、互检合格后,由工长组织测放,质检、技术部门进行轴线复核,并由工长填写复核记录,由测放人员负责填写楼层测量记录,重要部位的轴线复核要有监理工程师及技术负责人参加。根据国际ISO质量体系对施工测量工作的要求及北京市规定,测放人员需持证上岗,并按北京市强制性地方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具体条款进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测放组—自检、互检—质检—技术—监理—测放组。6.2基坑降水
根据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基坑开挖要求,教学主楼A采用大井点抽降法降水。在距基坑边沿2米处布置36眼抽水井,井间距8m,深12m,孔径φmm,采用φmm的水泥砾石滤水管,并在基坑中心布置3个观察孔,以观察水位情况。地下水位须降至-6.m(集水坑部位须降至-8.m)时方能进行土方开挖。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局部残留滞水,可在基坑内部四周边设置(宽)×(深)的排水沟,将残留滞水引入基坑四角××的集水坑中。排水沟里侧,砌筑砖墙,阻挡地下水流入基坑内部。体育中心游泳馆基础埋深在-3.~-4.,游泳池底板埋深-3.,其它各楼基础埋深-2.。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地下水位与基底相当接近,考虑到工程勘探正值雨季,地下水位可能较高,所以在土方施工前,先在基坑范围内挖设探坑观测地下水位;如果水位低于基底mm,不用采取降水措施,否则,采用集水坑井降水抽排,直至降到基底mm以下方可进行施工。6.3土方工程6.3.1土方开挖6.3.1.1施工方法:本工程土方采用2台EX-反铲挖土机挖土,人工清槽,局部人工挖土的施工方法。
6.3.1.2作业条件:挖土前,将场地内坟墓、树木等,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下0.5M以下;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点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理预检手续。
6.3.1.3土方开挖时严格按照土方开挖图给定的位置、坡度、标高开挖,严禁超挖错挖,其中教学主楼挖至基底时要预留厚土体,人工清槽;其他各楼一次挖至基底,待钎探验槽后,再用人工下清土换填级配砂石。如个别地方发现超挖、错挖,不得擅自处理,处理方法必须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6.3.1.4土方开挖时,如发现有古墓、洞穴、暗沟、裂隙等,立即停工,及时报告,等候处理。
6.3.1.5土方开挖时要注意安全防护。挖土机要确保自身稳定。严禁任何人员进入挖土机回转半径范围内。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夜间施工要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要设置明显的警戒标志。施工人员上下应走专用上下人行爬梯,严禁沿边坡爬行。土方开挖时,要派专人严密监视边坡稳定和防水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基坑边1.5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留机具等。人工开挖或清槽时,人与人之间操作距离不得小于2米。开挖深度超过1.5M时,按规定放坡或加可靠支撑,开挖深度超过2米时,必须在边沿处设两道护身栏杆或可靠维护。危险处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
6.3.1.6挖至基底时,如发现防水情况不够良好,可采取明沟或集水井坑排水。
6.3.1.7基坑挖至基底时,按钎探布点图进行全面钎探做好钎探记录,并及时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地质勘探单位、监理单位、质检单位(必要时)对基底土质进行检查验收,如有不符合要求和松软土层、坟坑、枯井、树根等情况应作出处理记录。待处理完全符合要求、参加者签证隐蔽工程记录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6.3.1.8除教学主楼外的其他楼宇基础持力层土质设计为细砂、粉砂③层。基槽开挖至持力层面下,基础下设级配砂石垫层,垫层施工必须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设计承载力为KPa。6..3.1.9质量标准基坑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土方工程挖方允许偏差见下表:6.3.2土方回填回填在基础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但主楼A须待防水施工完毕并经有关部门进行基础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方回填应在雨季前完成。6.3.2.1工艺流程:
基坑(槽)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找平验收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的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基槽回填,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土、砂浆、石子等清除干净。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虚铺厚度为~mm;人工打夯不大于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回填土每层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铺上一层的土。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高出允许偏差的地方,应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规定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6.3.2.2质量标准基地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回填土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夯(压)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法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6.4钢筋工程
本工程所使用的钢筋集中配料,现场加工成型,用塔吊运送至使用部位。钢材进场后必须经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外观质检、材料合格证及材料试验单的预检,无异议后应按规定批量现场取样进行复试,合格后书面通知作业方方可使用。钢筋堆放时应严格按照分批同等级、牌号、规格、长度,分别挂牌堆放。存放钢筋场地要平整且备好垫木,场地有必要的排水措施,不得有积水现象。同时做好各种规格钢筋接头焊接实验工作。钢筋焊接应遵照《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的要求进行,操作人员必须执证上岗。进入冬期施工后,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时应加强检验。钢筋再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应防止撞击和刻痕。在负温条件下对钢筋进行冷拉、冷弯和焊接时,应符合JGJ-97中的有关规定。钢筋的连接:对于竖向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Φ20的,采用电渣压力焊进行连接;直径小于Φ20的钢筋采用搭接方式进行连接。对于水平钢筋,直径大于Φ20的,采用锥螺纹连接;直径小于或等于Φ20的,采用搭接。钢筋保护层采用预制砂浆块,内埋铅丝,规格为40×40mm,厚度同保护层。间距:梁、柱不大于0mm,板不大于1×1mm,梅花形布置。6.4.1底板钢筋绑扎教学主楼A底板厚度为mm,施工顺序和方法如下:6.4.1.1在混凝土垫层上测量放线,放出轴线、柱位线、墙位线及底层钢筋线;6.4.1.2铺底部下层钢筋,并进行联结和绑扎;6.4.1.3底部下层钢筋完成后,摆放钢筋支撑,绑扎地梁钢筋并做好现浇柱、墙钢筋插筋标记;6.4.1.4塔设临时操作架子,架子上铺设操作跳板,以作为工作面;6.4.1.5穿底板上部钢筋,待钢筋绑扎网形成后,拆除临时操作架子,将跳板直接铺在钢筋网上,然后进行柱插筋、墙插筋的安放与固定;6.4.1.6.浇注混凝土时,派人观察并随时将碰撞的柱、墙插筋拉线调正,柱位归方。6.4.2框架柱钢筋绑扎6.4.2.1柱纵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或机械连接,接头错开50%,错开距离为搭接长度;6.4.2.2在联接好的柱筋上确定出箍筋位置,将箍筋从上套下,由下往上地与立筋垂直绑扎好,箍筋转角与立筋交点均要绑扎。箍筋的接头应沿柱竖向交错布置,箍筋端头应弯成度,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6.4.2.3柱筋保护层垫块应绑在柱立筋的外皮上,其间距和厚度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6.4.3梁钢筋绑扎6.4.3.1在主梁模板上确定出箍筋位置,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确定的位置固定好箍筋,固定主筋,穿次梁主筋并套好箍筋,安放主、次梁的架立筋,绑扎主、次梁的箍筋、架立筋和主筋。箍筋的接头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端头应弯成度,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6.4.3.2梁、柱接头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主、次梁钢筋要在主筋下垫好垫块,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6.4.3.3梁的主筋为双排时,可用同直径的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6.4.4板钢筋绑扎6.4.4.1.在模板上确定好主筋、分布筋的位置,先摆主筋,后放分布筋;6.4.4.2钢筋搭接下铁在支座处,上铁在跨中处;6.4.4.3板上、下层钢筋之间应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位置;6.4.4.4钢筋绑扎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双向受力板相交点全部绑扎。绑扎好后应垫好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应注意板上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断裂;6.4.4.5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筋在上,次梁筋居中,主梁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6.4.4.6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于浇注混凝土。6.4.5墙钢筋绑扎6.4.5.1绑扎钢筋时,应按标高先立2—4根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做好水平筋的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水平筋搭接长度45d或不小于50mm,竖向筋搭接长度45d;6.4.5.2墙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φ8
,呈梅花形布置,钢筋外皮绑扎垫块;6.4.5.3墙水平筋在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筋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6.4.5.4合模后,对伸出的钢筋应进行修整。
6.4.6楼梯钢筋绑扎
6.4.6.1在楼梯底模上确定主筋和分布筋位置,按图放主筋和分布筋,绑扎时先主筋,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绑扎。如果有楼梯梁时,先绑梁筋后绑板筋,且板筋要锚固到梁内;6.4.6.2板底筋绑完后,应按规定垫好保护层垫块,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6.4.7圈梁、构造柱钢筋绑扎圈梁或通长过梁需与框架柱或构造柱连接。当构造柱主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2mm时,连接处的柱子上应预留插筋,插筋内外长度≥35d;当构造柱主筋直径小于12mm时,可在柱子连接处预埋铁件,与圈梁、过梁钢筋焊接。在浇注梁板时,当构造柱主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2mm时,构造柱上方的梁板应预留插筋;当构造柱主筋直径小于12mm时,可在梁板处预埋铁件,与构造柱钢筋焊接。框架柱与填充墙连接可以采用在柱上留置φ8的钢筋箍,箍的尺寸同柱截面,与拉结筋焊接。6.4.8钢筋安装质量检查6.4.8.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号、直径、根数、间距等是否正确,特别是要注意检查负筋位置;6.4.8.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6.4.8.3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6.4.8.4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符合要求;6.4.8.5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片状)铁锈;6.4.8.6安装钢筋时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下表规定: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验收,并做好隐检工程记录。
6.5混凝土工程本工程混凝土除教学主楼A基础底板及地下室部位采用商品混凝土(由中建一局五公司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其产品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外,其余部位采用现场自拌混凝土。6.5.1底板混凝土教学主楼A底板厚mm,长90m,宽17.5~30m,面积2平方米,板内设置有一道膨胀带,板两端各设置一条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掺量为水泥用量10%的CEA-B膨胀混凝土。因此,底板的裂缝控制仅考虑内外温差,并采用覆盖保温。板混凝土采用一次性浇灌,不留施工缝。底板混凝土热工计算:混凝土的水化热绝热温升值:T(t)=CQ(1-e-mt)/cρ式中:T(t)----混凝土浇筑完t时间,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为kg;
Q----每kg水泥水化热量,计算中取28天最终放热量
为kJ/kg,按60%计算为.4kJ/kg;
c----混凝土的热比,取0.96J/kg·k;
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kg/m3;
e----常数,取2.;
m----与水泥品种、浇筑时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取0.4;
t----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d),取28天。
则;T(t)=×.4(1-2.-0.4×28)/0.96×2=27.9℃此时底板混凝土内外温差为27.9-10=17.9℃25℃,故采用覆盖保温后不会因温度产生裂缝。
6.5.2防水混凝土地下室底板及侧墙采用C30、S8抗渗混凝土,此为地下室部分施工的要点,须从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制、运输、浇注、振捣及养护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6.5.2.1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由中建一局五公司搅拌站试配和供应,抗渗等级要求比设计提高0.2Mpa,其配合比各参数必须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塌落度为~mm,初凝时间为10小时,终凝时间为12~14小时;6.5.2.2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时间不小于2min;6.5.2.3防水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有损失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严禁加水。6.5.2.4防水混凝土振捣时间10—30S,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振捣时,振捣器的移动半径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50mm。6.5.2.5侧墙混凝土垂直缝留在膨胀带的位置,水平缝留在板面上1mm处,水平缝留成直缝,采用—×3通长钢板止水。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应将缝处的混凝土表面浮浆剔除,用空压机清除浮粒和杂物。钢板止水带应放置在施工缝的中央部位,且连接要紧密,不得中断。
6.5.2.6混凝土内外墙及膨胀带内外不同混凝土采用双层钢板网隔开;6.5.2.7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固定模板用的螺栓,须采用止水环止水,止水环必须满焊。6.5.2.8表面处理:由于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大,振捣后会在表面形成一层20~50mm素浆,当温度降低或骨料下沉时,导致表面龟裂。为防止这种裂缝的产生,在浇筑到设计标高时,适量铺撒20~50厚与混凝土中砂石级配相同、粒径40的碎石,用长刮尺刮平。初凝前再用木抹子搓平,以闭合泌水收缩裂缝并立即养护。
6.5.2.9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在养护期内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底板在浇注12小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待整个底板浇注完毕终凝后,采用蓄水养护。6.5.3自拌混凝土的拌制6.5.3.1根据配合比确定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秤标准。在上料时车车过磅,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6.5.3.2装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装水泥,最后倒砂子。如需加粉煤灰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掺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盘加入量预加工装入小包装袋内(塑料袋为宜),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盘用量与水同时装入搅拌机搅拌。
6.5.3.3搅拌时间: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混凝土开始卸料止,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下表规定采用:
6.5.3.4混凝土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经调整后再正式搅拌。
6.5.4混凝土的运输
6.5.4.1混凝土运输:教学主楼A采用泵送,其他各楼利用塔吊吊运。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灌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的规定:6.5.4.2混凝土的泵送
6.5.4.2.1本工程混凝土泵送高度18米,水平距离最长米。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在试配前应充分掌握具体施工条件,必要时应通过试泵确定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
6.5.4.2.2混凝土泵的布置(见下图):
底板混凝土施工泵底板以上混凝土施工泵
6.5.4.2.3泵管的固定垂直管固定在单独搭设的专用架子上,架子与主体结构应予以加固。水平管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与预埋件上,每隔一定距离用专用支架固定。6.5.4.2.4泵送混凝土对模板和钢筋的要求泵送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较大,要求模板设计时充分考虑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同时,布料设备不得碰撞或直接搁置在模板上,手动布料杆下的模板和支架应进行加固。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好钢筋,一旦钢筋骨架发生变形或位移,应及时纠正。手动布料杆应设支架固定,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骨架上。6.5.4.2.5混凝土泵送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同高度入泵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应为±20mm。6.5.4.2.6泵送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6.5.4.2.7输送管堵塞处理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逐步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后再进行泵送;
可用木槌敲击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在管外击松混凝土后,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排除堵塞;
当上述两种方法无效时,应在混凝土卸压后,拆除堵塞部位的输送管,排除混凝土堵塞物后,再接通管道。重新泵送前,应先排除管内空气,打紧接头。
6.5.4.2.8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若需要有计划中断泵送时,应预先考虑确定的中断浇筑部位,并且中断时间不超过1h。同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混凝土泵在卸料清洗后重新泵送,采取措施或利用臂架将混凝土泵入料斗中进行慢速间歇循环泵送;
固定式混凝土泵,可利用混凝土搅料运输车内的料进行慢速间歇泵送,或利用料斗内的混凝土拌合物进行间歇反泵和正泵;
慢速间歇泵送时应每隔4—5min进行四个行程的反泵和正泵。
6.5.4.2.9当向下泵送混凝土时,应先把输送管上气阀打下,待输送管下段混凝土有了一定压力时,方可关闭气阀。
6.5.4.3泵送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且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米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直于模板。水平结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磨平搓毛两遍以上,必要时,还应先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以免产生收缩裂缝。6.5.5混凝土浇注与振捣
6.5.5.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6.5.5.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6.5.5.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6.5.5.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12h应按施工缝处理。
6.5.5.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埋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后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6.4.5.6浇筑前应先填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砂浆。标高在3m以内时,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筒或在模板侧面开门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柱子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应留在主梁下。6.5.6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洒水养护,浇水次数应保持混凝土能有足够的湿润状态。6.5.7混凝土试块留置试件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盘且不超过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同一单位工程每一验收项目中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对于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的留置为每m3或每一工作台班取样不得少于一次。6.5.8游泳池的施工游泳池垫层施工完毕后,在其上按f6双向布置钢筋网并浇筑40厚细石混凝土,随打随抹平,再抹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涂刷一层0.5~0.7mm厚YJ-硅橡胶防水涂膜,涂刷四遍,第一、四遍用L11涂料,第二、三遍用L12涂料,涂刷要均匀、平整,下两次涂刷方向与前一次涂刷方向垂直,不得漏刷;待第四遍涂料实干后刷10厚1:2水泥砂浆结合层,在结合层上镶贴白色面砖。6.5.9水池施工
水池位于教学楼A地下室33~36轴间。水池的消防要求高,要精心施工,确保防漏抗渗。6.5.9.1土方挖至设计标高验槽后,浇筑厚C15混凝土垫层并搓毛。
6.5.9.2在垫层上随打随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层。6.5.9.3涂刷一层0.5~0.7mm厚YJ-硅橡胶防水涂膜,涂刷四遍,第一、四遍用L11涂料,第二、三遍用L12涂料,涂刷要均匀、平整,下两次涂刷方向与前一次涂刷方向垂直。
6.5.9.4四遍涂料实干后,上面铺一层40厚号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细石混凝土塌落度不大于30mm,铺细石混凝土后用长刮杆刮平,震捣密实。
6.5.9.5绑扎底板、内外墙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水池底板位主楼底板,采用C30S8混凝土,池壁三方位地下室内墙,一方采用地下室外墙,均采用C30S8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要震捣密实。池壁在底板上口以上1处留水平施工缝,缝中嵌一3通长钢板止水带,其做法同外墙水平施工缝。
6.5.9.6在底板上浇筑厚C15素混凝土并搓毛。6.5.9.7在底板上C15素混凝土及内外池壁随打随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层。
6.5.9.8在池底及池内壁上涂刷一层YJ-硅橡胶防水涂料,同3条。6.5.9.9在池底及内壁铺一层20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6.5.9.10在池底、内壁镶贴白瓷砖。6.5.9.11浇筑水池盖板。6.5.9.12在外墙一侧的水池外涂刷一层YJ-硅橡胶涂料,然后在其外浇筑厚C30S8防水混凝土保护层。
6.6模板工程
6.6.1模板的要求
模板选用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周转次数多,损耗要少,成本要低,尽量采用先进技术,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
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正确性;
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能可靠地承受所浇捣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支撑及其它附属配件应考虑便于装拆;除地下室墙模以外,其它部位模板均按清水混凝土模板考虑;
模板的接缝均应严密,不得漏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