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发现家用电器的电源线插头有的是三脚的,比如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空调等。而有的家用电器的电源线的插头是二脚的,比如台灯、吹风机等,那么为什么有的是电源线插头是三脚的,而有的是二脚的呢?这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介绍。
在《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中术语有“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4个术语。其中,直接接触是指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比如人直接触摸到带电裸导体。间接接触是指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比如电动机因发生了碰壳事故导致金属外壳带电,此时人触摸到了该外壳。直接接触防护是指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主要是采取一定措施将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隔离开,比如在裸导体上覆盖绝缘层。间接接触防护是指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也就是正常情况下人触摸到该设备不会发生触电事故,但是该设备发生故障后,人触摸它就会发生触电事故,此时采取的保护措施就是间接接触防护,主要措施是切断电源,使人脱离带电体。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针对间接接触防护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由于电气设备或家用电器针对间接接触防护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同,从而导致电源线插头有三脚的、有二脚的。
IEC产品标准将电气设备按照间接接触防护措施的不同,分成了0、Ⅰ、Ⅱ和Ⅲ类总计4类电气设备。其分类是指采取间接接触防护措施的不同,并不能表明间接接触防护措施的优劣。下面分别说明一下什么是0、Ⅰ、Ⅱ和Ⅲ类设备。
0类设备。它具有机械强度较高的金属外壳,只有一层基本绝缘来防护电击,电源的插头是两脚的,即L(相线)和N(中性线),没有PE线插头,也就是0类设备金属外壳没有经过PE线进行接地。一旦它基本绝缘层发生损坏就可能发生电击事故。0类设备在我国过去普遍采用,比如以前具有金属外壳并且电源的插头是两脚的台灯、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因为这种0类设备一旦基本绝缘层发生损坏就易发生电击事故,目前0类设备已经被逐步淘汰了。
Ⅰ类设备。它具有金属外壳,只有一层基本绝缘,同时采用PE线进行接地。这种情况下,一旦基本绝缘发生损坏,由于金属外壳经PE线进行了接地,从而大大降低了接触电压,同时接地故障电流经过PE线流回电源端,此时电源端的保护设备检测到故障电流而及时切断电源,从而保证了人身和设备安全。Ⅰ类设备具有机械特性较强、耐高温金属外壳,并采用简单有效的防护措施,Ⅰ类设备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设备,它的电源线插头是三脚的,分别是L(相线)、N(中性线)、PE(地线),比如目前电冰箱、洗衣机、油烟机等家用电器是Ⅰ类设备。
Ⅱ类设备。二类设备不仅具有一层基本绝缘,而且还在基本绝缘的基础上加了第二层绝缘构成了双重绝缘。这类电气设备在设计中增强了绝缘能力,消除了发生接地故障的可能性,所以没有必选再采取其它的间接接触防护措施。目前带塑料外壳的家用电器都属于Ⅱ类设备,该Ⅱ类设备的电源线插头有二脚,即即L(相线)和N(中性线),比如塑料外壳的台灯、吹风机属于Ⅱ类设备。但是Ⅱ类设备采用塑料外壳所以机械强度较低,耐温水平低,不宜制成大功率的电气设备。
Ⅲ类设备。Ⅲ类设备采用间接接触防护措施是降低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即采用安全特低电压(交流50V及以下)对电气设备进行供电,即使人体触摸到该带电的设备外壳时,由于其接触电压小于人体安全电压,所以对人体不会发生电击事故。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于家用电器电源线的插头是三脚属于Ⅰ类设备,采用PE线进行接地接地从而可以利用保护装置及时切断电源,从而保护人身安全。对于目前近几年生产的家用电器电源线的插头是二脚属于Ⅱ类设备,采用双重绝缘,消除了设备发生接地故障的可能性。如果是老旧家用电器电源线的插头是二脚是属于0类设备,建议大家不要使用,以免发生电击事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