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动机低速运行时,最大电压和最小电压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范围,在非一般条件下,很强的打弧倾向会进一步引起电压的变化。无论什么时候,触点上产生了电弧,二次线圈中感生的电压就会降低。很明显,感应的电压值降低到小于火花塞间隙跳火的最小值时,就不能跳火。
新的断电器触点,如果安装正确,可使二次线圈感应出最大电压。新型火花塞对点火的条件要求最低。然而,火花塞用过之后,其电极受到烧蚀和氧化。因此,间隙跳火需要较高的电压。
大约运行km以后,断电器触点的白金上盖满一层氧化膜,低速时它会降低可利用的电压。此外,火花塞间隙扩大,高达50%。这时,这就需要提供一个比所需的跳火电压高得多的电压。
为了提高点火系统的效率,点火线圈应靠近分电器安装,而分电器则应安装在内燃机的中间,使火花塞引线尽可能短。当气化器产生的混合气稀薄时,所需的点火电压要比正常的高40%。当发动机由低速慢慢地加速时,则跳火电压要高。如果在这种工况下点不着火,则表明现有的电压不足以使火花塞点火。
高电压的极性大多数点火线圈制造商认为:不论蓄电池是正极搭铁还是负极搭铁,导至火花塞高压电的都是负极性。因为火花塞中心电极是火花塞的最热部位,当负高压加到中心电极上时,火花间隙就很容易离化,因而为火花提供了一条低电阻通路,这要比加正高压的同一火花塞间隙所需的跳火电压低些。
在汽车上试验线圈极性的简单方法是利用一块电压表,把正极引线搭铁,负极引线与第一个缸的火花塞端子相连。利用这样的连接方法,使发动机空转,如果电压表指示“正偏”,则线圈是负极性的。
另外,也可以利用一支普的铅笔来检查极性。将火花塞引线从火花塞端子上取下,然后将铅笔放在火花塞引线与火花塞端子中间,启动发动机。如果火花发生在火花塞一边,则极性是正确的,否则,则是错误的。点火电容器点火电容器的功能是防止断电器触点断开的瞬间产生电弧。电容器是由两片窄条状的金属薄膜,中间和两边夹绝缘纸卷成柱形,再加以干燥、密封而成。
在卷成柱形前,金属膜各连出一根引线。电容器是直接跨接到分电器的触点间的。电容以μF为单位,与金属膜的总面积成正比,与绝缘纸的厚度成反比。绝缘纸称为电介质。因此,电介质越薄,电容量就愈大。
点火电容器的电容量通常在0.15~0.25μF之间。松动或腐蚀了的电容器会增加其串联的电阻值,降低其充、放电速度,因而会影响感应高电压,并且容易在分电器的触点上产生电弧。通常,0.5Ω以下的电阻并不影响点火的性能。
触点上产生的电弧,会使一个触点上的钨转移到另一个触点上去。其结果是一个触点上长出一个尖头,而另一个触点上形成一个坑。钨转移的方向,可用来分析形成腐蚀斑点的原因。
如果材料是从负触点向正触点转移,可以进行以下几种校正方法中的一到两种:增加电容器容量;缩短电容器的引线;把分电器到点火线圈的低压和高压引线分开;把这些引线移近搭铁。
如果钨是从正触点向负触点转移,则应减小电容器的容量,把分电器到点火线圈的低压和高压引线移近,使它们远离搭铁,或延长电容器的引线。点火分电器点火分电器,使点火系统的一次回路闭合或断开,并把高电压在准确的时刻分配到相应的火花塞。在四冲程的内燃机上,分电器以曲轴转速的一半旋转。
通常,它是由曲轴带动的,有时采用一个副轴来带动。尽管把分电器安装在内燃机上面中央位置是最理想的,但是,在许多设计中。都把它安装在内燃机的正面或后面。点火分电器的具体结构,随制造厂家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基本上它是由一个外壳、一个装在轴承上的分电器轴和一个离心重块构成。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轴承是铜套轴承,大载荷的分电器往往采用滚珠轴承,在廉价分电器上,分电器轴直接在一个铸铁外壳上转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