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欧拉汽车,很多人会夸赞它的样子很美、很萌,但倘若深问,对它的印象和回答恐也仅剩是长城汽车生产的了。
其实,这都怪长城汽车哈弗品牌的“过分”成功,掩盖了它在新能源领域的建树——长城汽车不仅拥有自己的电池工厂“蜂巢能源”,而且在技术实力上并不输国内任何一家电池配套厂。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近日,在参观了长城汽车位于保定的电池生产工厂蜂巢能源和了解到这家企业在新能源领域所作出的努力和对未来展望后,笔者认为,我们是真的有必要对长城汽车的“能源之芯”和欧拉汽车的品牌实力去重新认识一下了。
首先,提一个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在新能源汽车中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和最重要的呢?毫无疑问,我想大多数人第一选择都是——电池。
没错,电池的性能是关系到整车寿命最关键的“硬核”之一。
关于电池,构成一般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离材料和电池管理系统等;衡量电池性能的主要参数则有,比能量、比功率、工作温度和循环寿命等;电池分类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而目前,被应用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一般都为三元锂电池。
可为什么抛弃磷酸铁锂电池呢?
需要指出是,BYD之前一直是研发磷酸铁锂电池“专业户”,但因该电池能量密度始终无法突破最终被放弃,现改为生产三元锂电池。
而在这一领域,蜂巢能源同样有着先进的研发技术和产品。(以下详细解读)
其次,我们整理一组数据看。
BYD、北汽新能源、荣威新能源、威马、蔚来、众泰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吉利新能源、长安新能源、传祺新能源、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等整车厂中,有谁的电池是自己做的呢?
BYD和长城汽车(蜂巢能源),目前只有这两家整车制造厂的电池搭载在量产车上,并向市场推出。
前者BYD推出唐EV、秦EV等车型,后者长城汽车推出新能源品牌欧拉汽车,目前在售欧拉R1、欧拉iQ。
拥有自己的电池工厂,这意味着什么?
在大家熙熙攘攘进军新能源领域时,在电池核心“制高点”上却鲜有整车企业去占领,欧拉汽车却凭借搭载自己核心电池,与BYD一样成为新能源汽车品牌中为数不多的“领导者”。
并且,有能力不断去原生开发新能源车型,并在电池续航、安全上可以做到“自主掌控”。对此,欧拉提出了拒绝“油改电”的口号,并推出了ME智造平台。
当然,电池同样是自主生产,那蜂巢能源与BYD生产的电池,在性能上有什么不同呢?
用一组数据比较:
蜂巢能源生产的欧拉R1电池性能参数
电池类型:三元锂电池
电池能量密度:wh/kg
电池包容量:kg
电池容量:33kwh
工况续航里程:km
BYD生产的比亚迪e1电池性能参数
电池类型:三元锂电池
电池能量密度:wh/kg
电池包重量:kg
电池容量:32.2kwh
工况续航里程:km
可以看出,蜂巢能源与BYD生产的电池在电池能量密度一样下,蜂巢能源电池容量和产品工况续航里程都要优于BYD。
可为什么在有些方面要优于BYD呢?
这就要说一下蜂巢能源的技术实力了。
走进蜂巢能源,首先引入眼帘就是它的愿景:让人类可以轻松获得和使用可持续能源。
显而易见告知人们,蜂巢能源不仅局限于研发电池,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在可持续能源产品的科技公司,包括太阳能、储能、电池材料、电芯、BMS、PACK等。
目前,蜂巢能源研发团队规模超过人,核心研发人员超过,外籍研发专家超过人。而在研发投入方面,已高达13.3亿元,并规划在5年实现全球超过亿元的投入。
此外,该技术中心还拥有超过16亿元投入的研发设施建设。
但面对动力电池巨头,例如宁德时代、BYD、比克等,蜂巢能源在电池研发方面有什么独特的技术呢?
有,在电芯制造上,蜂巢能源采用了叠片式的电芯,而一般多为卷绕式电芯工艺,因为叠片式生产技术要求高、生产效率也低。
但是采用叠片式电芯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在电池容量和安全性能上优异,这也就是为什么欧拉R1电池性能在部分参数上优于比亚迪e1,并且可以做到高续航里程。
而在长城蜂巢能源技术中心,我们还参观了电芯模组、正极材料试制线、电池性能实验室、安全性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等,最直观地从最根本的技术层面了解到欧拉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优势。
例如,电池壳体采用SMC材质及铝型材拼焊工艺,其余零部件也都采用轻量化设计,可以有效保障电池包高强度及刚度,而在涉水安全上,也采用IP67级密封。此外,电池还要经过翻滚、底部球击、踩踏等测试来验证电池安全。
当然,对于电池最重要就是安全,包括热失控、承受撞击、振动等伤害时性能表现等。
欧拉R1是如何应对的呢?
以欧拉R1搭载的电池为例,在安全方面就做出4层级安全设计,分别为结构安全设计、电气安全设计、热管理安全设计、BMS安全设计。
1、结构安全设计:欧拉R1是采用长城汽车独有的ME平台进行制造,在制造时将电池置入底部,并采用多道支架进行保护,避免电池因撞击、震动而发生外部损伤;而电池本身也通过了翻滚、水浸等测试。
2、电气安全设计:打开欧拉R1机盖,可以看到,全车线路都进行缠绕包裹,保障外部电源安全性,而电池内部线路则采用极其严格测试、密封,并拥有多重断电保护装置。
3、BMS安全设计:欧拉R1自研的先进BMS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对电池状态实时监控,并且有效调节,保证电池随时处于安全状态。双向的透气防爆阀设计,也能有效平衡电池包内外气压,启动紧急泄压保护功能。
4、热管理安全设计:欧拉R1电池采用包含低温静置、低温加热等10种工况热管理性能仿真和标定。
例如,拥有同级领先的电池加热系统和管理系统,但与BYD相比,欧拉R1在电池热管理方面也有广被吐槽的地方——只有电池加热系统而缺少液态热管理系统。
其实,这存在很大的技术误导。
众所周知,电池风冷和水冷仅是两种对电池温度的控制策略,用以保障电池发生热失控等风险。需要注意是,采用水冷的电池一样会发生热失控,而采用风冷的电池不一定比水冷差。
电池风冷和水冷的误区
理解误区,我们不妨从BYD舍弃磷酸铁锂电池说起。由于磷酸铁锂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就是不易自燃,从而备受BYD喜爱,但是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无法得到突破,所以导致续航里程很短,从而被市场所淘汰。
而一般三元锂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只是因为三元锂材料和磷酸铁锂材料特性的差异。这就不免说到三元锂材料特性——更容易热解,但热解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比如温度、电流、电压、电解液分解等等。
所以,单单依靠温度控制是无法防止热失控发生的。这就是为什么采用液冷系统的电池一样面临自燃的风险。
而锂电池由于自身特性,一般都必须要有电池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温保护、过流保护,一旦发生意外,能够立刻切断电流。所以,单纯认为三元锂电池采用风冷就不安全,是不太合适的。
最终决定安全性的,是整个动力电池系统。
也就是说,如果电池热失控了,那电池管理系统(BMS)一定首先出了问题。而三元锂电池安全性能则完全是可以通过改进电池管理系统来解决的。
目前,欧拉R1可以实现碰撞检测、过充保护、短路保护、过温保护、过流保护、主被动泄放、绝缘保护和高压互锁检测等8重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欧拉R1电池性能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已掌握电池管理、热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并在电芯、电池正、负极制造上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在电池技术方面,丝毫不落后于目前主流大厂。
当然,这完全得益于长城汽车背后蜂巢能源的技术研发实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