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自年比亚迪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动力锂电池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集群,并在多个核心供应链占据优势地位。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6GWh,占全球总销量的56.9%;正/负极材料出货量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电解液出货量全球占比超85%,锂电隔膜占据全球超80%市场份额。

但在强势崛起的背后,也有风险在加速聚集。尤其在当下全球经济下行/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内部也在发生剧烈变化,疯狂扩张与产能过剩,供需博弈与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全球化发展与贸易保护,等诸多因素都在加剧产业分化,动力电池产业已步入新一轮竞争与洗牌周期。

根据24潮团队统计的数据: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与锂电隔膜这5大细分产业链中,企业产能规划均远超年第三方研究机构对市场需求预测上限,未来三年内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年上半年,受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锂电池核心主材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据高工锂电统计,截至年6月,正极材料、电解液价格较上一年年底下滑超35%,负极价格下滑超30%。受隔膜产品技术路线转换以及市场竞价影响,湿法隔膜价格下滑超25%,干法隔膜价格降幅在5-8%。

01动力电池

EVTank统计数据显示,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8GWh,创历史新高。此外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显示,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6GWh,而同期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仅为.1GWh,以此计算,上半年动力电池库存增加了.5GWh。

据24潮统计,年至今,已公布的重大动力电池项目超个,总投资预算超17,亿元。而此前综合各券商、企业公告等数据发现,仅统计已公开产能规划的全球17家动力电池企业,其在年底的产能总计就将近1,GWh,而到年的总产能规划更是高达5,GWh!这近乎是年全球动力电池总需求量的11.33倍!即便是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较为乐观的市场预期: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25%以上,带动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GWh,也远远跟不上产能扩张的速度。

02正极材料

作为年新能源产业中风头最劲的细分赛道之一,正极材料产能过剩风险与危机也隐有愈演愈烈之势。据德方纳米、夏钨新能、龙蟠科技这三大正极材料巨头公布的年半年业绩预告/快报显示,三巨头无一例外,净利润均出现50%以上巨幅下滑,其中德方纳米和龙蟠科技甚至出现巨额亏损,三巨头公布的业绩下滑原因近乎一致:“下游需求放缓、产业链处于去库存状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等。

据高工锂电统计,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万吨,同比增长%。综合券商分析,大多认为到年全球磷酸铁锂需求约为-万吨。而年国内投资新建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超过40个,总计规划新增产能超过万吨,远超券商需求预测。

根据24潮团队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29家企业公布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总产能规划已达1,.15万吨,海外企业产能规划近万吨左右,海内外企业产能规划合计近1,万吨左右。这是上述券商对年最乐观需求预测的4.53倍。

03负极材料

公开数据显示,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90.28%;负极材料产业中,总体以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为主,其中人造石墨占比总体持续提升,年我国人造石墨出货量为.1万吨,占比达84.01%。

综合券商分析预测,未来几年负极材料保持增长趋势是大概率事情,预计到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在-万吨。而据鑫椤资讯预测,到年年末,负极材料名义产能将达万吨左右,远超上述负极材料需求预测;另据华福证券分析预测,年-年,全球负极材料“产能-需求”分别为35万吨、79万吨和81万吨,加速趋势非常明显。而根据百川盈孚大数据统计,目前多家企业负极材料产能规划合计约为1,万吨,远超上述券商未来三年全球市场需求预测。

04电解液

年,全球电解液出货量达到.3万吨,中国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达到89.1万吨,占全球电解液出货量比重为85.4%,较年提升约2.6个百分点。

根据EVTank统计,年-年中国电解液行业CR10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81.40%、84.30%、88.30%,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主要原因有:第一,电解液产品定制化程度高,龙头企业技术先进,更容易绑定下游优质客户,并享受客户扩张带来的红利;第二,规模大的企业往往有较深的一体化布局,规模效应与优势更加显著,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能力更强。

从产业趋势看,未来电解液市场需求还将保持增长趋势,综合券商分析预测,年全球电解液需求约为-万吨。比如据开源证券统计,预计到年全球电解液产能约为万吨,远超上述需求预测。市场分析认为,未来随着竞争加剧,有望加速落后产能出清,未来电解液行业的竞争核心一方面是在新型锂盐、新型添加剂、高电压电解液等新产品的研发技术储备,另一方面是原料的成本控制和规模化降本速度。

05隔膜

根据EVTank数据显示,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已经突破亿平米,中国企业锂电隔膜出货量占全球比例突破80%,标志着隔膜行业已经基本完成国产替代,正在走向全球替代。

在新能源产业崛起的大势下,锂电隔膜需求量未来几年大概率仍将保持增长趋势,综合中信证券、浙商证券、广发证券等券商分析年全球锂电池隔膜需求约为-亿平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外锂电隔膜企业到年产能规划已突破亿平米,未来市场竞争形势也不容乐观。

06小结

中国锂电产业发展二十年间,从产业跟随者到领跑者,强悍的市场战斗力毋庸置疑,但其仍难以摆脱市场对其“大而不强”的质疑声。究其原因,其距离真正的“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公开数据显示,年第一季度,海外市场市占率前十名企业的企业分别为LG新能源、宁德时代、松下、SKOn、三星SDI、比亚迪、远景动力、孚能科技、PEVE、欣旺达。中国企业仅占据5席,动力电池市占率合计仅为29.6%。

在征战海外的策略上,出海建厂几乎已经是行业共识,且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曾指出:“欧美正在加快培育本土动力电池企业,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等10家动力电池巨头计划或者已在海外有深度的产业布局,其公开对外披露的/媒体公开报道的项目达33个,总投资预算超4,亿元。

而纵观动力电池发展史,可以说,由创新所带来的新技术驱动是企业成功与崛起的关键--新技术推动行业持续降本增效,成本下行带来需求向上,销量增加反哺技术研发。时下,动力电池产业进入新一轮的技术迭代期,又到了决定下一个十年产业新格局的历史关键节点,毫无疑问,未来谁能解决产业痛点,更快实现产业化布局,谁就拥有改变或重塑产业新格局的力量与历史机遇。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岳峰云母新材料——工厂占地4.5万平方米,拥有11条云母纸生产线、12条云母板生产线、6条云母带生产线、4条自动化云母发热膜生产线。可以生产加工各种耐高温云母制品;用于各大需要绝缘隔热阻燃的产品上,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结构件,阻燃盖板;隔热绝缘性能稳定,可图纸加工定制,欢迎咨询,我们将为您带来优质的服务和行业最好的产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