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0日17时30分,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气化厂C套空分装置发生爆炸,截至年7月20日17时30分,事故共造成15人死亡,15人重伤。
此前报道:最新!河南气化厂爆炸已致10死19重伤!现场航拍视频触目惊心……
事故周边
事故周边
爆炸后现场
为什么这次事故这么惨重?
哪里出了问题?
本次事故是义马气化厂C套空分装置发生爆炸着火。
据了解,义马气化厂共有三套空分装置,其中两套Nm3/h,一套Nm3/h。
发生事故的Nm3/h空分装置检修时间是年8月。事故装置冷箱压力为45kPa;液氧储槽为常压储槽,实际操作压力为10kPa,外壁分内外两层,内层材质为不锈钢,外层为碳钢,壁厚均为6mm。
导致惨重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一位义马气化厂工人称,发生爆炸的装置全称叫空气分离式设备。据其分析,该类装置爆炸有两种可能情况:
一种是物理性爆炸,压力高将设备冲开;
还有一种情况是化学性爆炸,将空气分离后会有氧气和乙炔,如果乙炔泄漏后遇到氧气,在高压下设备有摩擦引起的火花,会引起爆炸。
除了设备问题外,在岗人员较多也是伤亡情况较重的原因。
一名在义马气化厂工作13年的员工称,全厂区总员工有人,工厂实行倒班制,四班三倒,爆炸发生时有一个班的员工在岗,至少人。
历史上相似事故
义马气化厂爆炸着火,不是唯一一次空分装置事故,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多起。
01年哈尔滨气化厂空分主冷“7·18”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年7月18日,哈尔滨气化厂空分分厂当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接着主冷凝器液位全无、下塔液位上升,氧、氮不合格,现场有少量珠光砂从冷箱里泄了出来。断定为主冷爆炸。后经主冷生产厂家切开主冷发现上塔塔板全部变形,主冷四个单元中有一个单元局部烧熔,爆炸切口有碳黑,另一个单元发生轻微爆炸,下塔有一块塔板变形。
有关情况该套空分设备年投入生产,产量和纯度都达到要求。该套设备是采用全低压板式换热器净化流程,没液空、液氧吸附器。爆炸前工艺指标未发现异常,主冷液位控制在~mm,主冷处于全浸操作,当时气相色谱分析仪带病运行,每周分析1次。造气、净化、甲醇三个分厂距离空分较近,化验分析碳氢化合物超标3倍多,有乙炔出现。
事故原因分析(1)空气污染
空气分厂与造气、甲醇、净化分厂较近,这三个分厂不正常排放对空分生产造成了威胁。主冷液氧中碳氢化合物超标时有发生。在爆炸前几天风向和气压都对空分生产不利,造成原料空气碳氢化合物含量上升。
(2)碳氢化合物在主冷中积累
碳氢化合物经过液空吸附器和液氧吸附器吸附后,部分被排除,另一部分在液氧中积聚,使其在液氧中浓度升高。乙炔在液氧中局部浓缩而析出危险的固体乙炔,吸附器倒换周期长,液氧泵时开时停,导致碳氢化合物不能被及时排出,又未采取大量排液手段,导致超标。
(3)操作不当
在吸附器操作过程中,不按规程精心操作导致硅胶破碎,致使硅胶粉末进入主冷。
(4)液氧中硅胶和二氧化碳颗粒随液体运动产生静电,是乙炔起爆的点火源。
教训和建议(1)空分设备吸风口应该远离碳氢化合物杂质散发源,加强对空气监测。
(2)防止硅胶和二氧化碳进入分馏塔,加强操作管理,缩短吸附器倒换周期,液氧泵24小时运行,增大膨胀量集中排放大量液氧。
(3)空分设备运行12个月,停车全面加温,彻底清除碳氢化合物和油脂。
(4)对设备进行及时维护修理,防止带病运行。
(5)加强分析管理,严格控制碳氢化合物不超标。
02年辽宁抚顺乙烯化工有限公司空分塔“5·16”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年5月16日9时05分,抚顺乙烯化工有限公司m3/h空分塔发生恶性爆炸,造成4人死亡、4人重伤、27人轻伤;上塔被粉碎性炸毁,冷箱全部被炸,损坏静设备12台、动设备4台,直接经济损失余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①吸入大量碳氢化合物,因为事故当日凌晨2时30分同车间的环氧乙烷乙烯氧化装置停车排放气体,排放量~立方米每小时,其组分为:甲烷约为50%、二氧化碳约20%、乙烯约20%,8时左右排放完毕。该排气口距空分设备吸气口直线距离米,两者均高30多米,且空分吸气口略低,当时刮西北风,正对空分吸气口,正好吸进排放气。全厂区有5个化工生产车间,因此该套空分设备所处的大气环境不好。
②操作存在问题主冷液氧液面常年在53%左右,未全浸操作;已有一年不取样分析液氧中乙炔的含量;有近50天未排1%的液氧,原本大气中碳氢化合物多,加上未连续排放,碳氢化合物就在液氧中积聚、浓缩。
因此,这次空分设备爆炸的主要根源是加工空气因大气条件不好,危险杂质碳氢化合物含量严重超标,日积月累,浓缩积聚;又未进行在线、离线监测,也不连续排放折合1%气氧产量的液氧;再加上主冷板式单元未全浸操作;而直接导火线就是爆炸之前连续6个多小时直接吸入含大量碳氢化合物的空气。
03年马来西亚壳牌石油公司空分塔“12·25”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年12月25日,马来西亚宾突鲁壳牌石油公司中间蒸馏工厂一套由法国液化空气公司设计制造、年投产的t/d空分设备发生恶性爆炸。爆炸始于主冷凝蒸发器,并扩大到塔身,下塔压入地内;上塔和主冷被炸飞到米以外;爆炸的碎片崩飞散落到周围米,最远至2.2公里外;5公里内窗框玻璃震碎,周围设备遭受很大破坏;飞出的金属击破了石脑油和煤油储罐而引起大火。据说,爆炸声距离公里也可听到。如此大的爆炸威力,有报道说相当于20吨TNT炸药。由于爆炸发生在圣诞节之夜,工厂人少,只12人受轻伤,无人员死亡。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后,法国液化空气公司组织专门工作组到现场调查,法国液化空气公司的调查报告结论是:
事故起源于侵入的碳氢化合物以悬浮微粒形式经空气纯化系统,加上由于氧化亚氮结晶造成可能的主冷结污,促使可燃沉淀物在闭式循环单元中积聚,一旦引燃碳氢化合物,就导致铝燃烧而引发爆炸。
040年江西萍乡钢铁公司制氧厂空分车间“8·21”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0年8月21日0时10分,江西萍乡钢铁公司制氧厂二车间1#1m3/h制氧机检修现场发生燃爆事故。据参加检修的有关人员回忆,看到一楼有明火,即听到一声巨响,厂房倒塌。事故造成22人死亡(其中民工14人,职工8人),7人重伤,17人轻伤;厂房六跨三面砖砌墙体及二楼混凝土楼板坍塌;配电室及主控室内电气、仪表设施损坏;l#空压机电机、膨胀机及油箱等损坏;空分塔冷箱板骨架及上下塔支承部分断裂,冷箱板底部北面凹进。塔内设备基本完好,仅有部分倾斜。损失余万元。
这是一起主厂房内空分塔冷箱外发生的燃爆事故。而不是空分塔冷箱内设备发生的爆炸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①空分塔安装在室内,主厂房地处凹地,北有挡土墙,液氧排放管置于厂房管沟内,引至厂房外附近明沟排放。因此排放方式落后,且排放速度偏快,当时风较小,氧气的比重较大,因而氧气积聚在厂房楼下,使一楼形成富氧空间,就具备助燃条件。
②膨胀机及空压机油箱在主厂房楼下,油系统冷却效果较差,油蒸气弥漫在一楼。从爆炸现场受损最严重的地方看,正是靠近膨胀机油箱处,也是大量油雾最集中的地方。这些油雾及油是这次爆炸的可燃物,且弥漫于一楼富氧空间中,形成隐患!
③当时空分设备虽停车,但空压机仍在运转,说是加压排液氧。空压机电机的供电电缆端部,有绝缘油渗出,使绝缘下降,接线端部有爬电现象,会引起小火花,在富氧气氛下就会引燃。从事故现场看,在电机电缆接头处有明显的着火烧焦现象,这就有可能是这次事故的着火源。
事故教训萍乡钢铁公司空分车间“8·21”重大爆炸伤亡事故,震惊中外,教训深刻,有好多方面令人思考和必须改进:
(1)中大型空分设备不宜室内布置,已是室内的应加强通风。
(2)低温液体排放,室内地坑沟管排放危险,以引射式高空排放为好。这次马鞍山钢铁设计院给萍乡钢铁公司制氧厂的恢复设计,两套“1”液氧排放均改为热空气引射高空排放。
(3)液氧排放,带压快速,危险。
(4)假如空压机当时也停车,那么空压机电机供电电缆端部不可能有爬电现象,也就不可能有引发燃爆的激发能源(着火源)产生。
(5)停车排液到开始检修,要有间隔时间。据悉,国外一家气体公司对大小不同的空分设备间隔时间不一样。如果萍乡钢铁公司不是半夜停车就大队人马进场,而是到次日早上开始检修,液氧可慢慢排放,可能不致于会发生爆炸。所以不能拼设备,抢时间,急于求速。
(6)空分设备使用年限问题。过去有人提出为15~20年,萍乡钢铁公司的这套空分设备已运行23年,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但超期服役。液氧沟管地坑排放,燃爆“三要素”的存在,就酿成了这次惨剧,这对老设备单位应是一个很大的教训,空分设备也应有个年限规定,到时淘汰。
(7)要特别注意氧氮泄漏,要警惕形成“富氧(氮)空间”,是否要建立制氧车间内空气组分的检测制度,因为富氧要助燃致爆,富氮要使人窒息。
(8)制氧车间要禁油,地面要干净,不能弥漫油雾。
(9)扒珠光砂,不宜一停车就开始,要有间隔时间,而且应先打开顶盖板与顶部所有人孔,以让漏入珠光砂层的液氧或液氮在间隔时间内自然挥发完。
050年宁夏石化分公司空分装置“12·12”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0年12月12日零时18分,宁夏石化分公司某化肥装置氮气压缩机(—K2)因高压缸止推轴承温度高联锁(—TAZ—)误动作,导致联锁跳车,随即气化炉等后续工段联锁停车。
零时26分,2#高压炉(—Z1-2)汽包低水位联锁跳车,1#高压锅炉(—Z1-1)所产蒸汽不能满足系统需求,导致10兆帕蒸汽压力急剧下降。
零时38分,空气压缩机(—K1)入口蒸汽压力由10.0兆帕降至5.8兆帕,按操作规程对空气压缩机手动停车。
零时40分,空分装置冷箱内氮气液化器(—E3)及其连接管线发生爆炸。合成氨、尿素装置停车。
事故原因分析(1)事故主要原因
当氮压机跳车后,操作工在14分钟后才按下6系统的停车总联锁,造成工艺气继续通过FCV—6调节阀。在人工关闭截止阀后才断开气源。
空分通往氮洗装置管线上的氮气止回阀由于检修不合格,停车后关闭不到位,在氮压机跳车后,使工艺气从氮洗工段窜入空分系统,形成了这次爆炸的氢气源。
(2)事故次要原因
氮气压缩机联锁误动作跳车,导致空分系统工况变化,为工艺气向空分反窜提供了机会。
事故状态下,蒸汽管网失控,造成空气压缩机停车,使空分系统工况紊乱,精馏塔底的富氧空气上窜,同已进入系统的氢气汇集,形成爆炸气体,发生爆炸。
吸取教训
警钟长鸣
内容来源:化学品事故信息网、新浪新闻、新京报等
由班组安全综合整理
往期回顾
/热点
安全生产培训必备视频!必须转发给员工看一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