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波是个爱琢磨的人。磨机器、磨工艺、磨问题,冰冷的钢铁物件,在他琢磨中一点点软化。机器之于他都是有温度、有脉搏、有生命的。
在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公司,技校毕业的谭文波用20年的时光,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职工,是名副其实的神“探”、大“磨”王。
桥塞坐封成就业界神“探”
大漠戈壁,人迹罕至。
野外工作更加剧了人的孤独寂寞冷。香烟战胜不了孤寂,烈酒也调剂不了荒凉,谭文波寄情于“捣鼓”东西。真正让他名满西部的是20多项创新专利,最出名的就是桥塞坐封。
年,桥塞封隔仍采用火药和雷管等传统火工品为动力源。随着开采油层越来越深,超深、超温、超压的三超井越来越多,已经发生过多次因火药感度不稳定、电缆绝缘异常、泥浆压力控制不稳等原因造成的作业失败事件。失败的原因是火工品作业方式。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开发新动力源。
好事者谭文波想试试。他没有想到,兑现这份承诺用了两年,甚至差点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放弃火工品采用液压动力,需要重新设计一套与之匹配的做功机构。
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与知识积累,查资料、拆解先有设备,反复琢磨了近4个月后,谭文波亲手研制出第一代以电能为动力的新型桥塞坐封工具。它能否完美地替代火工品?谭文波心里没有绝对的把握。他决定悄悄实验,要用严格数据检测判断新桥塞坐封的生死。
年初春的一个周末,天气依然很冷。趁着工厂休息,谭文波带着设备来到厂里。他深知此次实验的重要性和危险性:液压设备的密封钢体材质一旦存在瑕疵,随着压力增加,便会发生如同压力容器爆炸的事故,一旦爆炸碎片飞出,杀伤力堪比子弹,会将钢板射穿。
谭文波豁出去了,桥塞坐封能否验证成功在此一举。
为了将危害降低到最低,周末休息中,谭文波让门卫远离实验场地,保持大门敞开,藏在隔离墙后面观察,一旦出现意外,直接拨打求救。
一切安排妥当后,谭文波启动了装置。
随着压力一点点增加,时间仿佛凝固了,他紧张地瞪大了双眼,额头渗出了汗珠。30兆帕,50兆帕当压力增加到70兆帕,装置安然无恙!成了!兴奋之中,他赶紧将拉断力、桥塞密封前后密封等的数据收集起来。
年6月1日,新型工具第一天上井,作业成功!第一代桥塞坐封诞生了。接着他又着手设备的升级。历时两年,新型桥塞坐封工具的改进工作顺利完成。年7月,先后经新疆各个油区近40口井相继实验验证,取得%的成功。
桥塞坐封彻底改变了传统工艺,神“探”谭文波名誉西部。
“磨”洋泵“探”出中国技工水平
从十几岁开始与机器打交道,谭文波阅器无数。
德国制造世界闻名,能维修好德国机械是很多技术工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第一代桥塞坐封工具完成一次作业保养时,一个误操作导致了液压泵失灵,不工作了。看着静止的液压泵,施工人员们面面相觑,谭文波的心里更不是滋味。
联系德国供货商,再购买一个泵机需要3个月的等待期。谭文波不敢大意,立即上报公司,内疚地对队友说:“是我的失误导致了工具损坏,太对不起大家了。”为了不耽误项目进度,他决定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一台新泵。
他的“赎罪”行为被公司经理王新河知道了,王新河不仅及时制止而且鼓励研究团队继续开展创新。公司的信任理解与支持让谭文波更过意不去,下定决心把这个坏了的泵救活。
他一遍遍地与中间代理商沟通商量,诚意打动了供货商,专门请来了德国技师帮忙诊治。这位50多岁的德国技师,从18岁开始就从事液压设备的维修改造,经验丰富。他检查的结果是已经无法修复了。
谭文波不信邪,决定死磕到底。他就跟着了魔似的,成天守着泵。
液压泵最害怕泄露。经过十几天的排查,谭文波确认泵的内核没有问题,导致泄露的罪魁祸首是涂层损坏。怎么解决呢?大厂子不愿意接单,由于进口的泵价格昂贵,怕修理出新的问题。谭文波不愿意放弃。20天过去了,涂层厚度低于0.02微米镀珞覆盖在了泵的表面。泵又开始工作了。
被德国专家判了死刑的泵恢复了跳动。在洋泵面前,谭文波展现了中国技师的风采。
“磨”生活“探”出家国信念
“比起穿着西装站在领奖台上,我更喜欢穿着工作服在工作室里捣鼓破烂。”谭文波是个憨厚耿直的人,更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当年考上了技校,本来可以到青山秀水的四川,他却选择了茫茫戈壁,来到新疆。
他没有想到,一个人在野外,方圆几十公里杳无人烟,晚上躺在房子里,狐狼的尖叫声,风的呜咽声,简直在挑战人类的生存极限。有些人工作一年就打道回府了。谭文波不愿在父母面前认怂,咬着牙留了下来。
工作环境恶劣,动手能力很强的他找到了工作的乐趣。手工制作各种小工艺品,还与同事一起组成兴趣小组,研究工作中遇到问题。尤其是桥塞坐封获得成功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份成功引得国外公司专程从上海赶来与他谈判,希望用万人民币购买专利,当谭文波回绝后,对方拿出了以送他儿子出国读书为条件挖他,虽然很心动,但谭文波还是拒绝了。
他说,人不能没有良心。“有国家、企业、同事、家人的支撑,才成就了今天的我。”谭文波没有辜负身上的中国红。
因为信仰,儿子失去了唾手可得的机会。3年过去了,谭文波仍然愧疚。为了表达歉意,他特意制作了一个短片,给儿子讲责任心、讲国家信仰,诠释什么是敬畏,什么是精神传承。“孩子理解我,没有责怪我。”谭文波说,他的技能种子也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家国精神在家风中传承。
“磨”岁月“探”究万物之灵
万物有灵。不管是新设备还是旧机器,不管是钢材还是聚酯材料。在谭文波的眼里,没有废物。这种想法,与父辈的高度物资匮乏有关,也与他的亲身经历不无关系。
谭文波与机械有过命的交情。
年7月彩南油田开发,彩35井进行提下管柱,遇到高压天然气流,他预感到井内多米油管会被井喷带出。当时,他的双眼已经被泥浆喷射,完全看不见了,凭借熟谙每个机器的位置,他滚到一号岗旁边的方罐夹缝之间,保全了性命。
工作20多年,谭文波视每台打过交道的机器为战友、兄弟。
0年购置的电缆测井车,废弃了就停放在厂里。每次谭文波经过那里,耳边还会响起声音。他说:“机器是有感情的,虽然退役了,但我仍然能听到它的心跳声,那是属于它的独有的声音。”退役了的机器公司要统一安置,谭文波会把机器牌照留下来,放在他的工作室里做纪念。
他爱机器如命,在他几十平方的工作室里,桥塞工具、井下工具,各种各样的工具琳琅满目,即使是边边角角的各种废旧零件,都被他精心保存。
对机器的这份情感,促使他“器官移植”再创造,赋予它们以新的生命。一个又一个专利和科研成果就这样诞生了。
9年改造电缆测井车提升系统;
年对传统井下工具利用闲置的材料加工改造,新增打捞功能;
年用报废电缆中能用的部分截取下来铠接后投入生产;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承圣人制作,谭文波在雕琢中求变,用他的双手追求完美和极致,诠释着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和企业竞争发展的资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