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力电缆的外护套是指包裹在电缆外层的保护覆盖层,它的作用是对金属铠装层起到防腐、防锈的作用,测量外护套的绝缘电阻其实就是测量金属铠装对大地之间的绝缘电阻。那么,高压电力电缆外护套的绝缘电阻,限值到底是多少呢?是0.5MΩ/kM,还是0.5MΩ?kM,哪个正确?电力能源君对此进行了相关资料整理与分析。

一、两种问题答案,相互不统一

对于高压电力电缆外护套的绝缘电阻限值,细心的朋友在网络上搜索可以发现,有人说是应不低压0.5MΩ/km,也有人说是应该不小于0.5MΩkm,这两种说法都有者大量的人认同,都不占少数。

但是,很显然,二者数值相同、单位不同,自然只有一个是更加正确的。目前研究发现,一般的网络搜索回答信息中,大多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探讨。

二、标准间存在明显冲突,造成应用中标准不同

标准梳理后发现,在GB—、GB—、DL/T—、DL/T-、Q/CSG—和Q/CSG—标准中,规定橡塑电缆外护套、内衬层的绝缘电阻应该不低压0.5MΩ/km;在DL/T、Q/GDW和Q/GDW等标准中,规定了外护套或内衬层的绝缘电阻(MΩ)与被测电缆长度(km)的乘积值应不小于0.5MΩkm。

可见,两大群标准之间冲突明显,也必然会造成安装后交接试验、定期停电例行试验、特定诊断性试验中判断结果有所不同,甚至相互冲突。如何选择其中更为合理的标准,成为了一项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三、原理解析,从科学角度正确选用

以上各类标准都是人制定的,表达上也有不正确的地方,但是,物理知识本身是比较客观、固定的。

实际上,结合电力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的原理特点及行业内电缆运维的常规做法,宜选用0.5MΩkm作为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值评价的依据,即:外护套或内衬层的绝缘电阻与被测电缆长度的乘积值应不小于0.5MΩkm。这是有计算公式和原理支撑的,主要如下。

公式中:R为单芯高压电力电缆外护套的绝缘电阻,ρi是护套材料体积电阻率(Ω·m);L是电缆长度(m);Di是电缆护套外径;Dc是电缆护套内径。

从公式可知,护套绝缘电阻与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成正比,与受试电缆护套长度成反比。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越高,绝缘电阻越大。对于材料和结构相同的电缆,长度越长,则绝缘电阻越小,理论上当长度无限长时,绝缘电阻趋近于零。对于不定长度的电缆线路来说,外护套绝缘电阻的测试结果,通常不能直接作为考核参数。

四、建议统一标准,提高正确性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见,GB—、GB—、DL/T—、DL/T-、Q/CSG—和Q/CSG—都规定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Ω/km,应该修改为不应低于0.5MΩ·km,这样可以更好地统一标准,并在电力电缆安装后交接试验、定期停电例行试验、特定诊断性试验中更好地指导数据分析和实际应用。

您对高压单芯输电电力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问题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