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还是“宁王”,长期以来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居榜首;但“宁王”也无法再造“宁王”,毕竟它的装机量增速有所放缓,市占率也不断下降。

根据韩国行业调研机构SNE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前8个月中,宁德时代以.3GWh的装机量继续稳居榜首,市场份额为36.9%,同时实现了54.4%的装机量增速。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不仅是唯一一家装机量超过百GWh的企业,同时也是市占率超过30%的唯一品牌。

凭借庞大的装机量,宁德时代可谓是一家独大。作为业内最强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在今年之前常被业内人士炮轰“垄断”。

时至今日,虽然宁德时代依然位居榜首,但开始有人评价宁德时代或许只是表面风光,实则危机四伏。宁德时代整体表现出彩,却难以化解市场对其产能利用率下滑的担忧。

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电池产能利用率为60.5%,去年同期为81.25%。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宁德时代虽然在一直扩张发展,但是市场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实现产能的高效利用。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鉴于过去强劲的电池需求,动力电池行业在过去两年经历了供不应求的状况,与此同时,库存炒作推高了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强劲的下游需求也增加了整个行业增长速度的预期。

然而,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同比增速有所减缓,而大量动力电池产能仍在持续扩张,供需错配导致整个行业面临去库存的挑战。招商证券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动力锂电池产业链已基本实现去库存,然而,储能电池行业可能仍在去库存过程中。锂电池产业的需求仍然持续扩大,而且未来的潜力仍然可观。预计锂电池产业将进一步分化,一些环节可能会经历深刻的变革。随着需求的增加,供需关系和盈利水平将得以修复。在这一轮行业格局重塑之后,领先的公司将会更加稳固地巩固其市场地位。

来自某动力电池产业研究方向的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大部分企业都在去库存,目前很多库存已被消耗,但仍存在一些历史遗留的库存。比如,已经停产的车会形成一些电池库存,目前还在消耗中。在权威人士看来,当前电池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上游碳酸锂的价格下跌,这对它们构成了较大的压力。然而,一些电池企业拥有正极材料厂,这有助于降低成本。通常情况下,正极材料厂的毛利率为12%,这意味着即使成本较高,它们也可以从正极材料的角度实现8%的成本降低。

尽管竞争激烈,但中国企业仍然在动力电池产业里收益不菲。从今年前8月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排名看,中国企业占6席,合计市场占有率达67.9%,韩国企业占3席,合计市场份额23.4%,中韩战绩差距从去年约三成扩大至约四成。从这个层面来说,中韩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增大,且更大的市场份额开始掌握在中国企业的手中。

另外聚焦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曾经排在LG新能源之后的比亚迪今年实现了反超,紧随宁德时代之后;亿纬锂能也从去年的十强之外跻身至今年的第8位,同时它也是全球前10名中唯一增幅超过三位数的企业,达.8%;中创新航则超过了三星SDI,排名第六。

整体看来,位列装机量前十的中国企业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新进入者的增长速度较快,二是头部企业的增长速度开始有所下滑,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其中比亚迪的整体增速从去年的三位数降至87.1%。但令人惊喜的是,比亚迪增幅是海外市场前十名中最多的。在前7月中,比亚迪海外市场电池装机量为2.7GWh,与去年相比增幅达.6%。

电池企业正面临产能过剩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重大挑战。

在今年上半年,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然而,之前存放的材料在半年内仍在被逐渐消化,这导致了高成本和甚至亏损。据东莞证券的数据,年上半年,整个电池产业链的营业收入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23.81%;毛利为.77亿元,同比增长4.53%;而归母净利润为.04亿元,同比下降了12.12%。

同时,在上半年,整个产业链因存货跌价造成的损失高达60.03亿元,其中锂电池环节的存货跌价损失达到25.42亿元,正极材料环节的存货跌价损失为29.16亿元。对于中国动力电动企业而言,当前加速海外市场布局,赢得更大的海外市场是接下来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不可避免的是,未来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外市场会出于保护本土企业的目的进行限制,这都有可能影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岳峰云母新材料——工厂占地4.5万平方米,拥有11条云母纸生产线、12条云母板生产线、6条云母带生产线、4条自动化云母发热膜生产线。可以生产加工各种耐高温云母制品;用于各大需要绝缘隔热阻燃的产品上,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结构件,阻燃盖板;隔热绝缘性能稳定,可图纸加工定制,欢迎咨询,我们将为您带来优质的服务和行业最好的产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