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贵州1月29日消息(记者周娴通讯员刘兆楠)贵广高速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全线跨越中国第一、二阶梯,途径密布的断层、岩溶、高峡深谷等地貌,其建设、维修难度大,被称为“超级铁路”。
全线桥隧占比83%,因此,为保障高铁供电稳定可靠,一些供电分区所不得不建在隧道内。岩山隧道是贵广高铁的第一长隧道,全长米,穿越22条断层,为Ⅰ级高风险隧道。在岩山隧道中部,就建有一座供电分区所。
打开隧道所大门(央广网发贵阳供电段供图)
春节前夕,贵阳供电段榕江变配电运维工区的检修工,将对岩山隧道分区所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修维护。
晚上20时,检修工宋文和陆聪从都匀赶到榕江高铁站,吃碗泡面,又匆匆赶往榕江变电所,准备夜间作业的工具材料。另外3名工友,也从贵阳、凯里等地匆忙赶来。
对于他们来说,“匆忙赶路”是一种常态。他们管辖着5座隧道分区所,经常因周期检修和临时故障处理而东奔西跑。
点名分工(央广网发贵阳供电段供图)
宋文是此次夜间作业的负责人,他有20年的工龄,据他回忆,每年平均有40多个夜晚在隧道内度过,“隧道侠”的称号名符其实。
22时,工具材料准备完备,检修组开始点名分工。今天零时至次日凌晨3时,他们将要对分区所进行常规巡视维护,电缆沟排水维护等工作。
深夜24时,5人检修组登上作业轨道车出发。凌晨24时18分,作业轨道车到达岩山隧道所附近,检修组快速下车,扛着60斤重水泵机和工具材料向隧道所走去。
到达隧道所门口,再一次点名分工,强调作业中的注意事项。负责人宋文拿出气体检测仪,强调必须打开隧道门通风15分钟,再经气体检测仪测量无有毒气体后,才能进入。
戴上防毒面罩,准备气体检测仪(央广网发贵阳供电段供图)
两名检修工套上了头罩式的防毒面具,带着气体检测仪率先进去。隧道过长,通风不好,隧道内可能氧气不足或产生有害气体,此外,分区所内电气开关使用六氟化硫断路器,在高温电弧的作用下,可能分解出有毒气体。
“报告工作领导人,经过测试,六氟化硫未泄露,含氧量20.5%,在正常范围内,可以作业。”检测人黎以春回复道。
“开工!”
检修组要在2个半小时内完成全部检修。大家各就各位,分工协作。
隧道内作业(央广网发贵阳供电段供图)
隧道所内红绿灯光闪烁,表计数字跳动。黎以春和陆聪逐一巡视检查设备状态,确认灯光指示正确,电流电压数值正常。再确认两台大型变压器的状态良好。随后,两人开始用小毛刷和毛巾清扫设备。
隧道内通风不足,加上动车高速运行带入大量尘埃,对电气设备影响较大,可能会造成绝缘不良、放电、短路等故障,引起跳闸断电。因此除尘是一项重要的“保养工作”。
检查设备运行数据(央广网发贵阳供电段供图)
不一会,4名检修工合力协作,用撬棍撬开电缆沟盖板,两台抽水泵用绳索缓缓吊入沟中,开始排除沟内积水。隧道建在山体内,会有少量积水。电缆沟深1.8米,检修工林国东小心翼翼地踩着电缆支架,下到沟内检查电缆。弯着腰,低着头,谨慎移动,不一会,背部就已被汗浸湿,汗水顺着帽檐滴下。
凌晨三点半,检修组收工,再次清点工具材料,等待作业轨道车返程。再次登上作业轨道车,检修组们立即斜靠在座位上闭眼休息。达到住宿地,已经接近凌晨5时了。
宋文说:“铁路是一个大家庭,不少人的妻子、丈夫或子女也都是铁路职工,我媳妇也是贵阳供电段职工,今年春节,咱俩都不能回家吃年夜饭,但能保障那么多旅客准时准点回家团圆,也是值了。”
编辑:张翼晶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
热榜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