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系统设计基本原理
电动汽车电池的选型与容量、内阻、电池类型、生产规格等参数密切相关。在选取单体电池时应该从单体电池的性能参数、安全性、能量密度和电池包的安装位置、空间、总能量和功率等方面考虑。以下用案例来具体叙述电池的选型。
[电池包设计输入]
续航里程:km
能耗系数:0.15kWh/km
驱动电压:DCV(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直流侧电压)
持续电流:1C输出
P/E值:5
电池类型:软包三元锂电池
电池规格:20Ah/3.6V
[电池包设计输出]
项目
参数
公式
电池包系统总容量
≧15kWh
=设计里程*能耗系数
电池包系统可用总容量
≧12kWh
=总容量*SOC运行范围
电池包系统SOC运行范围
≧80%
=10%SOC~90%SOC
电池系统标称电压
DCV
=驱动电压
电池系统工作电压范围
DCV~V
=3V~4.2V
电池系统持续充/放电功率
15kW
=1C持续输出能力
电池系统峰值充/放电功率
60kW
10s=P/E
电池系统工作温度范围
0℃~60℃
-
电池系统冷却方式
-
-
电池系统使用寿命
8年
=8年或10万km
电池系统自放电率
5%/月
-
电池系统总重量
≦kg
[模组设计输出]
模组串数=驱动电压/电池额定电压=V/3.6V≈98串
模组并数=总能量/串数/单体电压/单体容量=15kWh/98串/3.6V/20Ah≈2并
串并方式=先并后串
先串后并方式
先并后串方式
先并后串结构中,单个电池失效自动退出,除了容量降低,不影响并联后使用,并联工艺较严格;并联中某个单位电池短路时,造成并联电路电流非常大,通常加熔断保护技术避免。因此方案选先并后串工艺。
项目
参数
备注
模组串并联数
98串2并
串并方式
先并后串
模组电压范围
V~.6V
模组额定电压
.8V
模组压力
N~0N
[电池设计输出]
项目
参数
备注
电池类型
软包三元锂电池
单体电池电压范围
3.0V~4.2V
单体电池容量
20Ah
1C单体电池标称电压
3.6V
循环寿命
≧次
1C使用温度
-20℃~60℃
在电池模组设计过程中,电池模组的安全规范测试参数级别应要高于电池包的安全规范级别,提高电池包的可靠性。具体模组要求要求如下:
模组开路电压
万表用测量模组总正总负之间的OCV
模组单体电池电压
检测工装测量各串电池OCV电压,ΔV≦5mV~10mV
模组直流内阻
设备对模组3C倍率10s的充或放电,测DCIR
模组交流内阻
1kHz对模组进行ACR测试
模组绝缘阻抗
模组总正和总负分别对金属等间的绝缘内阻
模组耐压程度
模组总正和总负分别对壳体的电气间隙
以上就初步对电池系统进行设计,注意BMS设计不在本次设计中。
----
[1]精品
锂电池之正极配料
[2]精品
锂电池之负极配料和涂布
[3]精品
锂电池之对辊和分切
[4]精品
正极涂布
[5]精品
锂电池之入壳和滚槽
[6]精品
锂电池之电芯烘烤、注液与超焊盖帽
[7]精品
锂电池之封口和清洗
[8]精品
锂电池之化成和分容
----
[9]软包卷绕电池设计——电化学设计篇
[10]软包卷绕电池设计——结构设计篇
[11]锂扣式电池组装与测试
----
[12]锂电池浆料沉浆理论计算
[13]锂电池极片设计理论
[14]锂电池极耳设计理论公式
[15]电池盖帽工作原理
[16]电池盖帽工作原理
[17]磷酸铁锂电池原料物化参数对电性能的影响(1)
[18]磷酸铁锂电池原料物化参数对电性能的影响(2)
----
[19]正极材料的测试方法及标准(续)
[20]负极材料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1]隔膜材料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2]电解液中HF(氢氟酸)测试方法
[23]NMP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4]电解液材料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5]KS-6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6]水性胶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7]Super-P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8]铝箔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29]铜箔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30]电解液水份测试方法
[31]CMC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32]电池电性能测试内容
[33]电池安全性能测试项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能源时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