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变电公司的刘建月、张志东,在年第7期《电气技术》上撰文,介绍了一起kV避雷器爆炸事故的处理过程,参照设备运行状况和修试记录,通过对避雷器的现场解体和仔细检查,分析其发生爆炸的原因,最终确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密封不严造成的避雷器受潮。结合变电站运行情况,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带电检测,以及时发现避雷器的受潮、老化及其他隐患,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同类事故发生。

金属氧化锌避雷器是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过电压保护器,由氧化锌电阻片、绝缘元件、密封元件和瓷外套组成,其中电阻片是核心元件,由氧化锌和多种金属氧化物制作而成,具有优良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在正常工作电压时,流过避雷器的电流极小(微安或毫安级);当过电压作用时,避雷器电阻急剧下降,泄放过电压的能量,达到保护的效果。

在实际运行中,避雷器长期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内部阀片容易老化和受潮,内部温度易升高,容易发生爆炸。因此,为了防止爆炸事故发生,有必要对避雷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作出科学判断。

1故障概述

1年5月20日,某kV变电站1号主变三侧跳闸。2:01主变中压侧B相瞬时短路,短路电流二次峰值达到5.5A(电流互感器电流比为2/1)。2:01:0.,主变保护启动;1ms差动保护动作,7ms故障切除。主变三侧开关、、、均在分位,其余开关正常运行,没有负荷损失。经整体更换中压侧三相避雷器后,系统恢复运行。

1.1检查情况

通过现场外观检查发现,1号主变压器中压侧kV等级B相避雷器发生爆炸而损毁。该避雷器由非线性氧化锌电阻片叠加组装,密封于瓷绝缘外套内,无放电间隙,有压力释放装置。避雷器在故障后,上节、下节压力释放阀均动作,其均压环、本体、安装底座处均有电弧烧蚀痕迹,瓷套表面有多处击穿爆炸产生的孔洞、裂痕。由于大面积放电,瓷套伞裙上有炭黑痕迹。泄漏电流表损坏,泄漏电流引下线铜排弯曲变形,设备铭牌脱落。1号主变压器中压侧B相避雷器如图1所示。

图11号主变压器中压侧B相避雷器

1号主变中压侧的避雷器自年4月投运以来,已经运行14年。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要求: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实测值与出厂值相比,变化不应超过±5%;直流参考电压不应小于GB和GB/T规定值;泄漏电流不应超过50μA(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本体上、下节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底座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1年4月和5月的停电检修记录显示,该避雷器例行试验数据包括直流1mA参考电压、0.75倍直流1mA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底座绝缘电阻均在正常范围。1号主变中压侧避雷器例行试验数据见表1。

表11号主变中压侧避雷器例行试验数据

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要求:全电流、阻性电流与参考值相比,有明显变化时应加强监测。当阻性电流增加1倍时,必须停电检查。在1年4月6日和5月5日,试验人员对全站避雷器开展了两次全电流及其阻性分量带电检测,试验数据均未见异常。1号主变压器中压侧避雷器带电检测试验数据见表2。

表21号主变中压侧避雷器带电检测试验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要求:氧化锌避雷器温差为0.5~1K属电压致热型缺陷,该缺陷为严重及以上缺陷。该避雷器近期的红外测温图谱显示,本体温度分布基本均匀,未见异常。

此外,试验人员对1号主变压器进行试验发现,油色谱、直流电阻、介质损耗等试验结果均正常,状态参数未见异常。因此,中压侧B相避雷器损毁是导致主变三侧开关跳闸的主要原因。

1.2解体情况

检修人员对爆炸避雷器进行现场逐节解体检查。拆除端盖后发现,压紧弹簧间的导电铜片已熔断,防爆膜脱落,顶盖严重变形,上节压力释放阀动作,瓷套内壁下方根部局部熏黑,内部防爆桶损毁。上节压力释放阀如图2所示。

图2上节压力释放阀

下节压力释放阀动作,防爆膜脱落,在放电作用下,瓷套内壁被完全熏黑。下节压力释放阀如图所示。

图下节压力释放阀

对比上、下节损坏情况发现,上节电阻片基本完好,有受潮现象,其下方根部熏黑,局部附着有黑色粉末;下节电阻片大部分损坏,电阻片有缺失和破损现象,并有电弧击穿发展通道,整体被熏黑,通体附着有黑色粉末。上、下节内部对比如图4所示。上节防爆膜压紧环及底部密封圈内均有受潮痕迹,情况如图5所示。所有现象表明,避雷器本体内部在爆炸前发生了剧烈放电,同时绝缘材料被灼烧而炭化。

图4上、下节内部对比图5上节防爆膜压紧环、底部受潮情况2原因分析

操作过电压、雷击过电压、表面污闪放电、内部放电和内部受潮等,是造成金属氧化锌避雷器故障的主要原因。该站内一次设备在事故前没有进行任何操作,1号主变中压侧没有检测到任何扰动,故排除操作过电压的原因;据气象部门资料显示,当时天气已转晴,故该变电站和线路上空不存在雷击情况,其他两相避雷器泄漏电流表计数器都未动作,故排除雷电过电压的原因;观察外表,未发现避雷器放电痕迹,排除表面污闪放电的原因。

通过仔细检查发现,1号主变中压侧避雷器B相上节防爆膜压紧环及底部密封圈内有受潮痕迹,说明内部受潮是导致避雷器故障的主要原因。

对设备进行仔细观察发现,该避雷器制造工艺存在缺陷,上节顶端密封不严。当外部环境冷热循环变化时,避雷器内部空气会膨胀或收缩,形成呼吸现象,潮气侵入密封不好的部位导致放电,并可能导致避雷器在高电压下发生爆炸。

事故前几日,站内连续降雨,后虽转晴,但夜晚温度骤降,防爆桶上凝结了大量水汽,导致绝缘距离不够而致使内部放电,进而造成上节压力释放阀动作;下节在上节短路后,无法承受线路运行电压导致整体击穿,如图6所示。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避雷器密封不严的工艺缺陷,最终导致避雷器内部受潮而引发爆炸事故。

图6下节整体击穿改进建议

对于运行多年的避雷器,其受潮概率较高。为了避免避雷器发生故障,建议从下面几方面加强管理:

1)在备件到货验收阶段,全面验收厂内装配记录、组部件抽检记录。此外,对阀片质量影响较大的还有电阻片生产厂家的生产环境、原料选用、工艺要求、工序管理和设备配置等。

2)在轻度受潮时,大多数类型的金属氧化锌避雷器的阀片电容较大,导致自身阻性电流增加;在受潮严重时,阻性电流可能接近或超过容性电流,其会随受潮程度的加剧而导致内部结露,进而发生放电击穿。通过采用红外精确测温、全电流和阻性电流测试等带电检测手段,增加定期巡视频率,可以提前发现此类设备隐患。

但是,对于内部带有防爆桶结构的避雷器的潜伏性故障,采用红外热像检测不易发现。由于阀片可能未直接处于受潮环境中,所以当密封不严导致内部受潮时,全电流及其阻性分量带电检测可能无法检测到设备内部异常,应对此类设备进行专项管理。

4结论

在本文所述故障案例中,检修人员更换了1号主变中压侧的三相避雷器,并将非故障相返厂进行解体检查。经排查发现,A相和C相避雷器同样存在密封不严的问题。为此,公司在停电检修的基础上制定了技改计划,对同厂家同批次的剩余避雷器进行了整体更换,同时加强了带电检测对比和日常专项巡视。

从技术管理方面,对运行十年以上的避雷器,开展专项带电检测;从专业管理方面,加强运行监督,重视过程验收和专项跟踪。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方法:

1)从源头上抽检验收,防止因设备制造厂装配工艺不良,导致避雷器受潮,引起放电击穿。

2)雷雨季节前,对检测趋势变化进行分析,提高定期巡视频率。

)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尤其是早年采用防爆桶结构的避雷器,应纳入停电计划,进行逐步更换。

本工作成果发表在年第7期《电气技术》,论文标题为“一起避雷器爆炸事故分析”,作者为刘建月、张志东。

#避雷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