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豫园、东方明珠、南京路步行街以及上海展览中心、国家会展中心,几乎所有的上海标志性景观都已经覆盖了5G信号,上海正加速奔跑在高速信息公路上。无论是行走在老马路、老建筑之间,漫步在公园、绿地,医院、图书馆、剧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在上海生活的你我,已深切体会到生活正变得越来越智能、便捷。

图说:5G基站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摄(下同)

与过去不同的是,5G基站正变得更绿色、美观,有的做成大树造型,有的藏身老建筑中完全“隐形”,还有的与路灯融为一体,变成城市的智能终端。

“以前的移动通信网络靠一个室外基站就能实现0.5公里-1公里半径区域的信号覆盖,随着用户数增加和对网络要求的提高,5G基站引入了多种建站模式,在基站外观上考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从用户容量、覆盖效果、外观美化等多维度推进基站布局建设。”上海移动工程建设部5G项目经理林琳亲历了上海通信设施从2G时代到5G时代的建设历程,在他看来,5G通信设施的建设更注重规划,更需要因地制宜。“2G、3G时代,天线多为2端口,到了4G时代,随着多频段天线的大量使用,我们看到,铁塔上天线就像是长出了大胡子。建设要求更高、更复杂。”

图说:上海移动的基站巡检人员正在对5G基站进行例行检查

前不久,上海移动的网络工程师在上海豫园景区搭建了一张5G精品网络。利用新一代5GEasyMacro设备,在不破坏有多年历史的豫园古风古貌的情况下,灵活覆盖实现5G网络“无死角”。“这个基站是完全藏在建筑内部的,考虑到仿古建筑的外观,设计人员充分利用楼宇栅栏、空调外机、美化外罩等美化方式,将5G天线很好地融入建筑的外立面内,同时也不会阻挡天线方向,影响覆盖的效果。”长假期间,现场实测5G下载速率可以达1.1Gbps,满足了豫园景区客流高峰下的容量与覆盖的需求,保障了疫情回暖下的旅游景区游客高峰网络体验,也为商家开启线上转型提供数字支撑。

在东海大桥上,施工人员运用多杆合一的技术手段,改造原桥面路灯预埋件基础,创新研发防腐绝缘线缆固定挂钩,解决施工中电缆线和光缆布放问题,让5G基站藏在路灯中,实现大桥上的5G信号连续覆盖。基于5G技术的“低时延控制、大带宽监控、高可靠连接”优势,几辆重卡在自动驾驶的状态下,列队行驶,车速达到60-80公里/小时,队列行驶间距缩小到15-18米,轻松完成集装箱智能转运任务。

图说:例行检查

多杆合一的探索,正在市区推广。5G基站的密度是4G的数倍之多,选址难、扩容难等常见的移动网络建设难题,在5G时代将进一步放大。对已有社会资源复用、共建共享,将成为快速建设5G基站的重要手段。

上海首根“通信综合杆”去年已在虹桥商务区内落地,它既是三家运营商共建共享的5G基站,也可以变身路灯、交通指示牌、信号灯、监控杆等。今后,5G综合杆能集成多媒体信息发布屏、应急广播、无线WIFI、物联网、智能停车等多种设备,可以一杆多用,减少城市“杆体林立”现象。“在配合政府合杆整治工作中,我们积极参与架空线入地、杆站合并等建设,并出台后续的维护保障方案,紧跟市政步伐。”林琳介绍说。

上海市经信委透露,正编制5G基站布局规划导则、综合杆基站建设导则,联合市住建委利用1.3万个道路综合杆部署5G小微站,组织浦东、虹口、黄浦、徐汇等区编制相关区域布局规划;制定年度需协调开放的站址清单及建设计划,推进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以及机场、地铁、隧道、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全面开放站址资源。

今后,上海市民将在中心城区街道上越来越多地见到综合通信杆,有关智慧城市的各种应用也将从想象变成现实。

新民晚报记者叶薇

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透露,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已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超2.6万个,室内小站超3.5万个,5G用户数达到万户。目前,上海汇聚了主流5G核心产业企业研发人员余人,占全国比重超过52%。上海5G基站建设数量居全国第一,在全球也处于第一阵营。

今年5月,上海发布上海版新基建“35条”(《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年)》)。根据计划,到今年底,上海将建成5G室外基站超3万个、室内小站超5万个。截至8月中旬,上海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领域推进了项5G应用项目,从中心城区的生活场景,到港口码头的工业智能,5G已经渗透到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