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
(新建、改造)工程一体化设计模板
(可研、初设、施设)
变电站配出分册
(编号:××××-××-×××)
××××设计公司
设计证书号:×××××
勘察证书号:×××××
××××年××月
可研、初设、施设一体化编制模板使用说明:
1.封面中编号为:工程年度-工程批次号-工程编号;
2.章节中在实体工程应用时,应根据工程性质选择新建或改造;
3.模板内容根据实际工程量进行补充完善,未涉及实际工程量的内容可以相应删除;
4.本模板适用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所辖范围内配电网工程新建或改造项目。
目录
第一章工程总述
1.1工程概况
1.2设计依据
1.3设计范围
第二章项目现状及规划
2.1项目所涉供电片区现状
2.2供电区域电网规划
2.3负荷预测
第三章项目可行性及建设必要性
3.1项目建设可行性
3.2项目建设必要性
3.3建设必要性小结
第四章工程环境概况
4.1供电区域
4.2气象条件
4.3环境条件
4.4污秽等级
4.5地质特点(各地市以当地勘测报告为准)
第五章接入系统概况
第六章项目设计方案
6.1设计方案及工程规模
6.2土建工程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原则
6.3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
6.4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
6.5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第七章设备材料
7.1主要设备材料表
7.2主要拆旧物资计划表
第八章概算部分
8.1工程概况
8.2工地运输
8.3地形、地貌
8.4编制原则及依据
8.5工程造价
第九章投资成果分析
9.1网架结构
9.2供电能力
9.3安全隐患
9.4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如有)
第十章附件
10.1图纸明细
10.2工程清单
10.3其它附件
第一章工程总述1.1工程概况1)土建部分
××变电站位于××,远期规模××,本期规模××,本期配出占用电缆通道××位,剩余电缆通道××位。
本工程新建电缆(沟/排管/隧道)××千米,电缆工井××座。
2)电缆部分
本工程新建××型号电缆××千米。
1.2设计依据1)任务依据
与委托方签订的项目设计合同。
2)技术依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2.《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3.《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6.《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
7.《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8.《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DL/T
9.《配电网技术导则》Q/GDW
10.《10kV及以下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与规定》Q/GDW
11.《配电网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
12.《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
13.《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版
14.《××(市、县、区)供电公司××配电网规划》
1.3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从变电站10千伏出线间隔算起一直到配出线路的最末端,涵盖变电站土建工程同期配出、10千伏配电线路的新建与改造。
第二章项目现状及规划2.1项目所涉供电片区现状2.1.1项目基本情况本线路电源引自××变电站,在《××供电公司××配电网规划》中该区域属于(A+/A/B/C/D/E)类供电区域,该变电站投运于××年,该变电站现有主变×台,容量为×兆伏安,电压等级为××/10千伏,10千伏出线×回,运行×回,备用×回。
2.1.2项目所涉及供电片区电网运行情况××变电站位于××市××路与××路交叉口,分别与××变电站相距××公里,主要负责解决××路至××路之间的新增负荷接入及转移原来××线路负荷问题。目前该变电站配出线路××条,这些线路解决××负荷。该区域由××(列举线路名称)线路供电,供电半径××公里,线径为××,该线路在年度最大负荷时的电流为××安,线路负载率为百分之××。
2.2供电区域电网规划根据××供电公司××配电网规划,该项目所属区域远景规划负荷密度为××,属于(A+/A/B/C/D/E)类供电区域,初期目标为了解决周边负荷的接入,新增用户的报装问题。
远期为了能够实现与××线路的互联(若有),达到××(电缆单环网/电缆双环网/电缆双射/架空3分段3联络/架空多分段适度联络/架空多分段单联络/架空多分段单辐射)结构,符合该地区(县)电网规划。本项目的实施主要为了完善网架结构,提高线路的互联率及供电能力,增强区域供电可靠性,与目标网架规划是完全相符的。
2.3负荷预测依据××供电公司配电网规划及负荷增长情况,结合用户报装需求,预计至××年底,本区域负荷可达到××兆瓦。
第三章项目可行性及建设必要性3.1项目建设可行性(1)工程方案符合本地区配电网网架建设及规划;
(2)相关相关部门的文件和批文;
(3)项目资金来源有保证,计划于20××年开始实施,20××年投产。
(4)论述方案建设位置及方案可行性(地理位置优越、进出线方便、水文及地址条件良好、市政配套电缆管沟已经建成、取得路径通道协议、)
(5)其他方面。
3.2项目建设必要性变电站配出需要从以下几个条件来论述配出10千伏线路的必要性。
(1)该变电站远期变电站电压等级为××,主变××台,总容量为××,规模为××进××出;现有电压等级为××,容量××,规模为××进××出,变电站负载率××,根据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该变电站需要配出主干线路导线型号为××。
(2)阐述××主干线已经过载或者重载,考虑用户报装容量后在城市地区架空用平方毫米、电缆铜芯平方毫米,农村地区架空平方毫米的导线仍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3)阐述新建主干线满足网架规划需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并且负荷增长较快的情况。
(4)阐述不具备联络功能的主干线路。
(5)阐述现有主干/分支线路超供电半径范围,或者线路存在迂回供电和供电范围相互交叉的情况。
(6)阐述本工程为市政配套工程,地区有负荷发展需要的情况。
(7)其他方面论述
3.3建设必要性小结(1)根据以上分析可见,供电区现有上述供电设施、供电能力已不能满足供电区安全可靠性、供电质量的要求,不能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根据上述电网现状存在问题及《××供电公司“××”配电网规划》,本次对××变电站配出××线路,能提高线路的承载能力,降低线路安全隐患,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了居民用电生活水平。同时还可解决该区域部分新用户报装的问题。由此可知,建设本项目是必要的。
第四章工程环境概况4.1供电区域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中供电区域划分标准,本工程属于×类供电区域,供电区域情况见表4-1。
表4-1供电区域划分表
注:1.σ为供电区域的负荷密度(MW/km2);
2.供电区域面积一般不小于5km2。
4.2气象条件本工程位于××省××市,根据××市相关气象资料显示,该地区气象条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中×类气象区。气象区情况见表4-2。
表4-kV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用气象区
4.3环境条件本工程环境条件见表4-3
表4-3环境条件表
4.4污秽等级根据《河南省电力系统污秽区域分布图》,本工程所处区域污秽等级为××级。
4.5地质特点(各地市以当地勘测报告为准)线路走境内所处地貌单元为××,描述(1)土质类型及分层情况(2)地下水位(3)文堪(若有)等信息。
第五章接入系统概况本线路电源引自××变电站,属于(A+/A/B/C/D/E)类供电区域,投运于××年,该变电站现有主变×台,容量为×兆伏安,电压等级为××/10千伏,10千伏出线×回,运行×回,备用×回。
该变电站供电范围内现有重载线路×回,最大负荷为×千瓦,线路导线型号为××,主要供电区域为××。
根据《××市配电网规划》,该区域内规划有××变电站/开关站,计划××年建成投运。
本线路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区域配网网架,提高供电能力,增强区域供电可靠性,与目标网架规划是完全相符的。
第六章项目设计方案6.1设计方案及工程规模1)土建部分
本工程由××变电站向××方向至××路,新建××(直埋/电缆沟/排管/隧道)××千米,采用《国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千伏电缆分册××××模块。
新建电缆工井××座,其中直线井××座,采用E-1-X模块;转角井××座,采用E-2-X模块;三通井××座,采用E-3-X模块;四通井××座,采用E-4-X模块;八角形四通井××座,采用E-5-X模块。
2)电缆部分
本工程高压电缆由××变电站向×出线,沿××路、××路至××地方,新建改造高压××电缆线路××千米,采用(直埋/排管/电缆沟/电缆隧道)敷设××千米。
本线路沿线钻越××道路/铁路/桥梁/高速公路×次,交叉××管道××次,交叉通信线路××次或平行通信线路敷设××千米。沿线主要植被情况为××(草坪、景观植物、行道砖、林木、果树等)。见表6-1
表6-1模块引用明细表
6.2土建工程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原则6.2.1荷载选定
(1)一般地面活动荷载、堆积荷载取4.0~10kN/㎡。
(2)电缆排管、电缆沟、隧道、电缆井等结构件处于道路人行道等小型车通行区域时,应考虑35kN为标准轴载进行结构设计,处于城市车行道时,应考虑kN为标准轴载进行结构设计,电缆管道处于公路时,应以双轮组2×kN为标准轴载进行结构设计。
(3)一般地面活荷载和车辆荷载不考虑同时作用,按地震烈度七度设防,在计算地震作用时,计算结构等效重力荷载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和动土压力作用。
6.2.2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参数见表6-2.
表6-2地质条件参数表
注:特殊地质条件,自行校验。
6.2.3其他
(1)本设计混凝土构件按二a、二b等级设计。
(2)电缆隧道模块说明
1.明挖整体浇筑式结构沿线设置施工缝
2.不同工法结构形式隧道衔接处,与变电站接口处,工艺井室外侧1米处,荷载和工程地质等条件发生显著改变出均设置变形缝。
3.明挖结构变形缝缝距不超过30米,缝宽为30mm,变形缝贯通全截面,变形缝处结构厚度不小于mm,并设置防水措施。
4.明挖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横向施工缝位置及间距应综合考虑结构形式,受力要求,气象条件及变形缝间距等因素,参照类似工程经验确定。
5.电缆支架可选用角钢支架或复合材料支架两种,见表6-3。
表6-3隧道模块技术参数一览表
注:1,2模块为浅埋暗挖隧道;3,4模块为暗挖隧道,暗挖隧道需在典型设计基础上自行完善施工图计
6.3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1)电缆选型
依据《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电缆载流量应满足远期负荷发展需求,参照电缆应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动热稳定校验,电缆载流量及动热稳定校验表见表6-4、表6-5。
表6-kV交联电缆载流量
注:(1)适用于铝芯电缆,铜芯电缆的允许载流量值可乘以1.29。
(2)缆芯工作温度大于90℃时,计算持续允许载流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量较多的该类电缆敷设于未装机械通风的隧道、竖井时,应计入对环境温升的影响。
2)电缆直埋敷设在干燥或潮湿土壤中,除实施换土处理能避免水分迁移的情况外,土壤热阻系数取值不小于2.0℃m/W。
(3)对于0m<海拔高度≤0m的高海拔地区,每增高m,气压约降低0.8~1kPa,应充分考虑海拔高度对电缆允许载流量的影响,建议结合实际条件进行相应折算。
表6-5t=1.5s时最大允许短路电流表
经校验,本工程电缆截面选用××。
2)电缆附件
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和雨淋的室内环境应选用户内冷缩终端;受阳光直接照射和雨淋的室外环境应选用户外冷缩终端;电缆中间接头选用冷缩型直通接头。
3)电缆防雷与接地
电缆防雷:本工程电缆两端均加装避雷器进行防雷,以保护电缆安全运行。
电缆接地:本工程电缆的终端头、电缆的金属护层和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电缆中间接头两端的钢铠经软连接接地。
6.4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根据本工程特点,线路敷设方式采用××等,执行国网配电网典型设计电缆分册××模块(直埋/排管/电缆沟/隧道/检查井),线路敷设时,交叉跨越应满足表6-6要求。
表6-6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最小净距
在电缆敷设完成后应理顺并逐根固定在电缆支架上,所有电缆走向按出线仓位顺序排列,电缆相互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不得重叠,尽可能少交叉,如需交叉,则应在交叉处用防火隔板隔开。
6.5电缆通道附属设施1)电缆防火
一般情况下宜选用阻燃电缆,站室电缆沟槽(夹层)、竖井、隧道、管沟等非直埋敷设的电缆,应选用阻燃电缆。为了有效防止电缆因短路或外界火源造成电缆引燃或沿电缆延燃,对电缆及其构筑物采取防火封堵分隔措施。防火墙两侧电缆涂刷防火涂料各1米。
电缆穿越楼板、墙壁或盘柜孔洞以及管道两端时,应用防火堵料封堵。防火封堵材料应密实无气孔,封堵材料厚度不应小于l00mm。电缆接头应采用防火涂料进行表面阻燃处理,即在接头及其两侧2~3米和相邻电缆上绕包阻燃带或涂刷防火涂料,涂料总厚度应为0.9~1.0mm。
2)电缆通道的防火设计
(1)电缆总体布置的规定。
敷设于电缆支架上的电力电缆,在敷设时应逐根固定在电缆支架上,所有电缆走向按出线仓位顺序排列,电缆相互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不得重叠,尽可能少交叉。敷设于电缆支架上的通讯线缆,宜放入耐火电缆槽盒并固定。
(2)防火封堵。
为了有效防止电缆因短路或外界火源造成电缆引燃或沿电缆延燃,应对电缆及其构筑物采取防火封堵分隔措施。防火墙两侧电缆涂刷防火涂料各1m。电缆穿越楼板、墙壁或盘柜孔洞以及管道两端时,应用防火堵料封堵。防火封堵材料应密实无气孔,封堵材料厚度不应小于l00mm。
对电缆可能着火导致严重事故的回路、易受外部影响波及火灾的电缆密集场所,应有适当的阻火分隔,并按工程的重要性、火灾概率及其特点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a)阻火分隔封堵。阻火分隔包括设置防火门、防火墙、耐火隔板与封闭式耐火槽盒。防火门、防火墙用于电缆沟、隧道以及上述通道分支处及出入口。
(b)火灾监控报警和固定灭火装置。在电缆进出线集中的隧道、电缆夹层和竖井中,为了把火灾事故限制在最小范围,尽量减小事故损失,可加设监控报警、测温和固定自动灭火装置。
(3)电缆接头的表面阻燃处理。
电缆接头应采用防火涂料进行表面阻燃处理,即在接头及其两侧2~3米和相邻电缆上绕包阻燃带或涂刷防火涂料,涂料总厚度应为0.9~1.0mm。
3)防水措施
电缆构筑物的防水应根据场地地下水及地表水下渗状况,选用充气、膨胀式等防水措施和防水材料。
4)排水措施
电缆隧道排水宜采用机械排水方式,电缆隧道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地面坡度应不小于0.5%,在集水井处设置自动水位排水泵。排水接入市政排水系统,排水泵出水管路上应设置止回阀防止倒灌。
5)通风措施
电缆隧道一般采用自然通风,特殊情况时应考虑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方式要求通风区域较短,且应保证隧道内空气有效流动,进、排风孔处应设置防止小动物进入的设施。当有地上设施时,其建筑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6)标志
电缆路径沿途应设置统一的警示带、标识牌、标识桩、标识贴等电力标志。
7)警示带
主要用于直埋、排管、电缆沟和隧道敷设电缆的覆土层中。应在外力破坏高风险区域电缆通道宽度范围内两侧设置,如宽度大于2米应增加警示带数量。警示带颜色宜为黄底红字,并需留有服务电话。
8)标识牌
在电缆终端头、电缆中间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的电缆上应装设标识牌。电缆沟、隧道内电缆本体上,应每间隔50米加挂电缆标识牌。电缆排管进出井口处,加挂电缆标识牌。标识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规格应统一,材质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标识牌规格宜为80mm×mm,白底黑字,在其长边两端打孔。采用塑料扎带、捆绳等非导磁金属材料牢固固定。电缆终端头标识牌在电杆下线时应绑扎(粘贴)在电缆保护管顶端(电缆保护管宜高2.5米),箱体内电缆终端标识牌绑扎在电缆终端头处。电缆中间接头标识牌置于电缆中间接头两侧1.5米处。电缆终端头和电缆中间接头标识牌样式一样。
9)标识桩、标识贴
标识桩一般为普通钢筋混泥土预制构件,面喷涂料,颜色宜为黄底红字。敷设路径起、终点及转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米应设置一处,当电缆路径在绿化隔离带、灌木丛等位置时可延至每隔50米设置一处。直埋电缆在人行道、车行道等不能设置高出地面的标志时,可采用平面标识贴。电缆标识贴应牢靠固定于地面,宜选用树脂反光或不锈钢等耐磨损耐腐蚀的材料。树脂反光材料背面用网格地胶固定;不锈钢材料背面做好锚固件。标识贴规格宜为mm×80mm,形状、大小可根据地面状况适当调整;标识贴上应有电缆线路方向指示,电缆井周围1米范围内,各方向通道上均应设置标识贴。
第七章设备材料本章主要统计于本工程相关的总的工程情况,概述本次工程数量和规模,按照以下几个部分分新建和改造说明。主要包括:
7.1主要设备材料表7.2主要拆旧物资计划表注:拆除物料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增加或删减。
第八章概算部分8.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市××批次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
工程概况:应说明详细工程规模、主要设备型号等。
8.2工地运输人力运距××××公里,汽车运距××××公里,船舶运距××××公里。
8.3地形、地貌本工程主要地形为××××。
8.4编制原则及依据8.4.1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
配电网工程概预算严格执行《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规定》(版)及《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国能电力〔〕6号);在工程概算编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凡是实际未进行的工作、未发生的费用,严禁计入。
8.4.2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
1.工程概算编制及取费标准执行《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规定》(年版)。
2.定额采用《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年版)第一册建筑工程、第二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第三册架空线路工程、第四册电缆工程、第五册通信及自动化工程。
3.社会保障缴费费率执行河南省电力建设经济定额站《关于河南省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费费率计列的规定》(豫电定〔〕2号)。
4.定额人工费、材机费调整执行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关于发布版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估算指标及概预算定额年下半年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定额〔〕1号)。
5.税金执行《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36号)。
6.已招标工程设备及材料按招标价的含税单价计列,未招标设备及材料参照近期招标价含税单价计列。
7.地方性材料按当地市定额站发布的近期信息价格不含税单价计列。
8.设计费按设计费费率的80%计列,工程监理费按照费率的87%计列,不计取招标费、施工图预算编制费、后评价费、工程建设检测费、基本预备费。
9.建设期贷款利息:按静态费用×4.9%×80%×0.5计列。
8.5工程造价1.本工程造价为×××。
2.静态投资为××元,动态投资为××元。
其中建筑工程费:××元;
设备购置费:××元;
安装工程费:××元;
其他费用:××元。
第九章投资成果分析通过实施××变电站配出工程,解决××区域供电能力问题,实现××区域电网整体升级,根本上解决该区域用电紧张和电源点不足问题,满足该区域电网30年不大拆大换要求,提前实现该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配套电网建设任务。以下分别从网架结构完善、供电能力提升等几个方面论述本次工程投资效果分析。
9.1网架结构工程实施后符合电网规划,网架结构逐步完善,线路互联互供能力明显提升。通过增设××个分段开关,××个联络开关,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减少停电范围,供电可靠性大幅上升。
9.2供电能力通过变电站新建线路配出,解决本工程供电区域重载线路××条,过载线路××条;通过新建××线路合理转移分割负荷解决重载线路××条,过载线路××条。
9.3安全隐患工程实施后全面消除线路绝缘破损、电杆倾斜、跨域公路、与建筑物距离和越过障碍物距离不够等电网安全隐患。
9.4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如有)描述变电站配出方案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情况。(绝缘横担等)
第十章附件附件共包括三个部分,图纸明细、工程清单和其它与本工程相关附件。
10.1图纸明细设计一体化图纸明细表
10.2工程清单10.3其它附件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