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广以来,自燃一直伴随着电动车辆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一旦自燃让人联想到的就是电池安全。为了买新能源车,有些车主也变成了半个电池专家,开始研究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电池技术发展至今,逐渐走出了两条差异化路线,以电池单体安全为主的刀片电池(磷酸铁锂)和电池包系统安全的三元锂电池。两种电池技术路线都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但是不管是哪种技术路线大家都看到了各自装配车型的燃烧新闻。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新能源车辆自燃的原因有哪些?车主应该如何预防。

自燃原因有哪些?

关于车辆的自燃,原因有很多,电动汽车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结合的产物,技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总结了自燃原因有以下七大类,电芯本身缺陷、BMS算法不完善、电线路问题、车辆碰撞和磕底、私自改装、车内易燃物几大类。以下我们一个个具体聊聊。

电芯缺陷

电芯缺陷一般指的是不良品装车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出现在电动车发展初期,电池制作工艺未成熟不良品率较高,同时某些厂家检测技术或者流程不规范在组装电池包时未能及时发现不良品,导致不良品流入装车的情况。其实,电芯缺陷并不会直接引起热失控,这只是热失控的诱因之一,因为还有BMS系统在对电芯进行管理,如果车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缺陷电芯容量、电压、一致性等问题暴露,BMS未能及时检测处理,或者说对电芯健康度评估的算法不成熟,电芯就会因为过充、过放、均衡等问题触发热失控。电芯缺陷是源头问题,消费者无法控制的,考验的是行业的整体的品控水平。但是面对缺陷的电芯流入了商品当中怎么办?这就是以下要讲的BMS管理系统的问题。

BMS管理系统

BMS管理是电池包系统的重中之重,BMS全称为“电池管理系统”,属于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检测和管理各个电芯的电压、电流、温度状态,并对电池的健康度、一致性、均衡进行评估。一款成熟的BMS管理算法可精确测量电池系统的各项参数并作出决策,直接影响着整个电池系统的安全。BMS算法需要满足整车充放电需求,又要兼顾电池系统本身安全、均衡、温度等要求,其重要度与发动机燃油、动力控制相当。

对于活跃的三元锂特别是高镍的三元锂电池,对电池状态评估的BMS算法要求更高。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问题,众多厂家推出了超级快充技术,电池快充时BMS对电池健康度和当前最大容量的评估是保证电池充电安全的重要因素,快充时BMS需要通过冷却系统控制单体温差,同时结合电池健康度和当前温度判定可充入的最大电量。温差管理和容量判定与实际偏差过大就会导致电池的过充诱发自燃事故。由于每个用户的充电环境不尽相同,有的用户在夏天无遮阳的充电站充电、有的在地下停车场、有的使用超充桩、有的使用快充桩等,这考验的是BMS算法对环境的冗余度,冗余过高算法保守快充时间无法缩短,冗余过小对电芯评估与实际偏差过大又容易引发自燃,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车辆在充电时容易发生自燃。

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如果选择阴凉的充电环境可降低了BMS容差率要求降低电池温控难度,可最大程度保证车辆充电安全。随着车辆使用里程的增高,车主自行设定充电参数降低车辆充电上限,通过人为锁电不要满充满放,也可降低自燃风险。其实,目前部分搭载三元锂电池的车辆出厂时就已经锁电,如广汽埃安就因为通过OTA升级锁电后被车主诟病“虚标王”。不过随着工程师将来对电池特性研究的深入,BMS算法会越来越成熟,适配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

改装及电线路问题

很多车主在购置车辆后会进行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设备,最常见的如行车记录仪、日间行车灯、车内气氛灯、车载音响升级等。从工艺来讲,改装市场鱼龙混杂,没有规范的工艺要求,电气盒取电改装后接触不牢,在车辆使用一段时间后线缆掉落搭铁发生短路。另外一个是改装的设备功率超过了原车既有线路载流量,长期过流使用线缆老化严重绝缘失效引发火灾,这是燃油车和新能源共有的问题。

而对于新能源,由于电线路数量远高于燃油车,需要管理的节点众多,在新能源车线缆线型选用、熔断器匹配、接触器选型为系统性问题,而系统是否能适用于多样化的使用环境,接受不同温度、湿度、老化速度、驾驶习惯考验,这都需要经过一次次的迭代升级积累经验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受市场竞争和进度的响应,不免会有一些不成熟的方案投入了应用,这就为新能源车辆自燃埋下了隐患!

车辆碰撞和磕底

对于燃油车来说,在发生碰撞后的修理一般都是见缝插针,哪里坏换哪里!可以说,燃油车发生车祸后基本上修的都是蒙皮、发动机舱盖、车灯、防撞梁轴承等部件,对于发动机、变速箱和线束修理一般很少,在修理完成后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相信对于很多车主来说,再谨慎的驾驶也避免不了车辆磕底,特别是在城市车辆下台阶和高速过坑洼时。这个在燃油车看起来很普通的问题在新能源车上是致命的,由于电池安装在车辆底盘中部的原因,磕碰后无法判断车辆电池的损伤情况,由于车辆可以继续使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