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1静电形成机理

液货船装卸货时,可能造成静电积聚,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放电,足以点燃可燃的碳氢化合物与空气混合气。如没有可燃的混合气体,就没有燃烧的危险。潜在的静电危险基本上是通过三个阶段形成的:电荷分离、电荷积聚和静电放电。

1.1静电的产生

油船上引起静电的因素较多,油在管道内流动、油品通过过滤器、油从管口喷出、洗舱水和水蒸汽的高速喷射、用压缩空气对管路扫线、用化纤碎布或丝绸擦舱壁、用尼龙绳系船等都能产生静电。

(1)装卸货

装卸作业时,油品经过管道驳运,还需通过滤器,油品容易出现扰动和飞溅,从而产生电荷。如果油品不纯如含水、杂质或气体,产生的电荷更多。如果从货舱顶部灌装货油,则更易产生静电。

装油后期,需要把管内残油驱向油舱,经常用惰性气体清扫管道。这时舱内的油会受到剧烈地搅动,而且沉积在底层的水易于扩散,更易产生静电。

(2)洗舱作业

洗舱时,水粒和喷嘴之间发生迅速接触和分离过程。接触时,接触面形成了偶电层水从喷嘴高速喷出而分离时,水粒把偶电层中的一层电荷带走,另一层留在了喷嘴上,从而产生了静电。

洗舱时,充满带电荷雾气的货舱成为一个空间电场,带电水雾可能向船体构件直接放电。若油气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则某些不均匀部位易放电,可能引发爆燃。

洗舱用原油,如果含有较多水分,洗舱过程中易形成带电荷雾气,从而形成空间电场。

(3)风浪使未装满的油舱内油品摇晃,与船壁发生冲击分离而带电。不少油轮静电事故由此而产生。

1.2电荷积聚

静电电荷产生后若得不到中和,就产生积聚。通过摩擦、洗舱等过程产生的静电荷,可能粘附在以下物体上而产生积聚。

(1)非导电材料和绝缘导体

接触带电的油、雾滴、飞沫等,被绝缘的导体也会积聚电荷,例如:塑料管、管等非导电材料;连接在绝缘软管上的喷嘴;绝缘绳系着的采样筒;吊在舱内的未接地的洗舱机;穿着绝缘鞋的人体等。

(2)惰性气体二氧化碳中的固体颗粒

惰性气体发生器喷嘴喷射出来的二氧化碳中的固体颗粒杂质,会积聚电荷。另外,空气湿度高,有利于静电消散。正常的湿度条件下,固体绝缘物体表面的水膜提供了电荷的消散途径。

1.3静电荷放电

静电荷积聚后,周围的电场会随着电荷的积聚而增强,若条件合适就会放电。通常情况下,电荷密度达到时,电场的能量就足以引起放电。

(1)货舱中独立的绝缘导体,积聚了电荷后,能和船体产生静电放电。

(2)测量尺、温度计、气体探测器等,由于经常在装货期间或完货后使用,存在着很大的静电放电的风险。

(3)水的冲击,洗舱时洗舱水的冲击而导致静电放电。

2静电事故的原因分析

2.1船舶建造工艺缺陷

液货船输油管线法兰无静电跨接铜片或规格不符;管路支架无铅垫;油舱盖无静电连接线或截面积太小;甲板通道、扶梯、栏杆处无人体消静电措施;无船岸静电连接线、静电连接线截面积不够或安装不规范;油舱内钢质支架、支撑未割平(存在尖端);油舱内装油管口离舱底太高等许多建造缺陷。这些缺陷在装卸作业时容易产生静电积聚及尖端放电的危害,给船舶作业带来严重的事故隐患。

2.2营运时维护保养欠缺

船舶营运时缺乏足够保养,导致船舶法兰静电跨接线铜片损坏,油舱盖静电连接线腐蚀烂断,通道、扶梯人体消静电处被油漆涂抹以致失效,船岸静电连接线因腐蚀使导电能力下降,接头处因腐蚀电阻增大,管路穿舱壁处焊缝蚀穿、裂开,货油舱与压载舱壁、板腐蚀烂穿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在油轮作业时就会给静电积聚创造条件,给船舶安全营运埋下事故隐患。

2.3装卸货操作不规范

起始装油流速过大,超过规范要求;明流装油甚至灌装;油舱进行压载操作不正确;油轮洗舱作业操作不规范;洗舱机搬运、移动及接拆水管操作不符要求;输油管接拆与静电连接线接拆顺序错误,装油前,应先接静电连接线后接油管;拆时,先拆油管再拆静电连接线。扫线、顶气、顶水操作不符合规范;计量设备使用不当;作业时工作人员未穿戴防静电服饰等许多问题。这些不当的操作及使用不符要求的设备等问题,都会产生静电积聚或放电的危险。

3预防措施及管理对策

3.1预防措施

国际航运公会、国际港口协会、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等,陆续提出了许多防止静电火灾的预防措施和操作规程。

(1)良好接地,可消除操作使用设备中产生的静电。

取样设备、测温器等设备,都要在作业开始前安装好接地线;拆除接地线则应在作业结束后。

码头上输油管与油船输油管不准利用跨接线来使船体接地。

船岸之间要加装防静电绝缘法兰或非导电软管,以防止码头杂散电流或阴极保护所形成的电位不同而导致的静电危险。

(2)装卸货油及压载作业时的静电预防措施

甲板作业人员必须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鞋。

船舶靠妥码头后,应先接能让杂散电流通过的跨接电缆,后接输油管,拆卸时,先拆输油管,后拆跨接电缆,电缆铜芯截面积不小于50mm2,且电缆外包绝缘层必须完好,连接在专用接线桩上,并安装保险开关。如果采用绝缘法兰或防静电短管的,应确保法兰或短管的完好,保证船岸间电气绝缘。

装油前应检查货油管道和油舱舱底,尽可能将水排干,将因油水相混所产生的静电减少到最低限度。

控制装卸货油方式,装油必须从底部注入,避免灌装。

控制初始流速,油水相混,尤其是货油舱底部积水被冲击,引起水的飞溅与扰动,极易产生静电。装载静电积聚性油类,油舱进油的初始阶段,由于管路内或舱底可能积存有一些水分。此时,各支管中的货油流速不可超过1m/s,货油以较低流速入舱,使水能正常地沉降到舱底部,减少水被冲击引起的飞溅与扰动,有助于减少静电的产生。待舱底的水层已相对比较稳定而不受扰动了,再增加装油流速至正常。卸货初始阶段,为了减少油舱内蓄积静电的危险,初始流速也应限制在1m/s内。当管系内水份排净后,方可加速卸载。

液体指示浮标用木质材料加工成圈形或半圆形,不得使用金属和绝缘材料。

油面测量必须采用防静电量油尺和防静电量油绳,并先将量油绳的末端与无漆无锈的船体构件可靠连接后才能将量油尺放入舱内。量油工作在油舱停止装卸30分钟后进行。

装卸过程中禁止蒸汽喷入舱内。

严格控制扫线压缩空气或氮气的压力和流量,一般控制在0.3Mpa,防止压力过高、气量过多而引起油品剧烈翻腾产生静电。

扫线作业,用惰性气体扫线时,必须控制好时间和压力。因为完货后的扫线作业,将使舱内货油受到剧烈的冲击和搅动,使下层的水顶起至较高的位置。由于水和气体扰动造成的水滴沉降,将使油面电位急剧升高。

无惰性气体保护的油船,航行时压舱水必须满舱,防止油污水因摇晃引起静电。

有惰性气体保护的油船,必须保证惰性保护设施的完好,一旦发生故障,立即停止作业,如空气已侵入油舱,则在停止通惰30分钟以内不得进行测深、采样或向舱内放入器具。

(3)测量和取样的静置时间

油舱装油完毕,需要静置一段时间,等待油品中静电荷通过舱壁消散。

每一油舱装完后,应间隔30分钟,等候油液中的水珠和颗粒沉降聚集,使电荷消退,电位下降,再开始测量或取样操作。

油舱洗舱后,静电荷可能要维持5小时后才会逐渐消散。这期间应避免将不接地的任何物体引人舱内,例如测气取样管不应加挂上金属锤子等。当然,若在测深管中测深,任何时候都是允许的,即使舱内有水雾。

(4)使用抗静电添加剂,在油品中加入抗静电添加剂,在不改变油品原有理化指标的基础上,能大大降低油品的静电起电,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5)洗舱,更换油品,肯定要彻底清洗油舱,以防止不同油品相混和。洗舱时:

原油洗舱用的原油要保持纯度,主要是不含水。货舱内原油至少从底部驳掉1m后,才能作为洗舱用油,以防止洗舱时产生静电火灾。

使用循环水洗舱,若油料未除净,不应用高压水和压缩空气冲洗,以防产生带电的水雾洗舱水中加入洗涤剂,都会大大增加水雾的带电量。

由于蒸汽蒸舱极易引起静电积聚,一般尽量避免采用。因气温、油种等原因需要蒸舱时,须严格按程序作业。蒸舱前认应隔断与其它油舱的所有管线全部,除所蒸的油舱外,其余油舱的舱盖必须关紧。蒸舱结束的油舱应立即关闭蒸汽阀门,30分钟后才能放入洗舱设备。

使用洗舱机洗舱时,应该对每个货油舱同时使用洗舱机的数量应加以限制。保持洗舱机、橡胶软管组件与固定供水管之间连接紧密牢固并具有电气连续性。不得循环使用洗舱水,也不得使用化学添加剂,严防任何金属物体掉落舱内。

(6)修船作业时防静电问题的注意事项,在修船时,不论是否修理货油舱,都应确保舱内不遗留金属物,以免日后发生静电危险。

(7)驱除油品上方的混合气体,防止油轮静电引起火灾,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油舱惰化,使舱内气体浓度低于燃烧极限,生产操作就不受许多条件限制,可大大提高效率。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057.html